2020年9月24日 星期四

 客家台灣人的血緣

     (原版PDF的版本可由此連上:https://hakka226.pixnet.net/blog

LINK書及其他著作的介紹、目錄、推薦、Order 

附錄(可連接到各分類的文章) --請看此文最後


朱真一

 

前言

            一提到祖先,從小不管是學校的教育、家庭或社會的討論,絕大部分説客家台灣人是從中國長山(唐山;廣東/福建)來的「純漢人」。說客家人本是中原望族,因爲各種戰亂,幾度為逃難而南遷,到廣東/福建後再渡海來台灣發展。

            最先因自己專業的血液科的病人,如G6PD缺乏症引起的血溶性貧血,以及地中海貧血,找各種文獻來探討這些問題時,發現客家人有同樣的問題。所以去搜尋資料,先從生物學上的數據,探討台灣客家人的血緣,以後更去找其他各種文獻,後來對語言、社會、文化、考古等也盡量去搜尋來探討。

            像司法的審判,檢查官、控方、辯方或各類證人可能有不同的說法,因每人角度、立場、觀點不同有不一樣的說法,若有客觀的科學尤其是生物學如DNA的證據,法官或陪審員最會接受。同樣地,用文字記載或口頭傳説的歷史,漸漸地有以客觀的生物學證據來改變。最好的例子是美國傑佛森(Thomas Jefferson)總統到底有沒有跟黑奴女管家生下小孩,他及他的後代曾一直否認,最近有人找Jefferson及黑奴家族的後代,去分析其DNA,的確生物學上可證明,Thomas Jefferson最可能是黑奴小孩的父親,現在連傑佛森白人女兒的後裔也接受這事實。

            這裏討論我們的祖先時,多談「緣」而少用「源」,討論祖先時,不只討論生物學上的源頭而已﹐其他的語言﹑文化﹑社會等數據,甚至政治,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數據要客觀。「漢」人或「中華民族」的定義,其實就很難大家同意,顯然這不只是人類學或社會學上的問題,政治上有爭論的名詞。雖然社會及世俗上經常使用,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定義。

            討論客家台灣人跟其他族群的關聯時,首先要強調各族群本沒有優劣、貴賤、高低之差別。如下討論,說我們客家台灣人的祖先主要源自亞洲南方族群,而非來自中國的「中原」,還參入台灣原住民的血統,這種説法不可恥、不背族或污蔑祖先。出身南方族群並不是劣等、賤民或低級,不是蠻、番之民。依據科學的數據找出的最正確的知識,就是求真理。以後會一再討論,有正確的知識,對我們健康及醫療,還有不少可助益的地方。   

 

客家台灣人的血緣:   

            人類學或生物學稱的「解剖學現代人;現代智人(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 Homo Sapiens ) 」,只不過20萬年前才出現。約10萬年前才離開非洲,大約在18,000-60,000年前,最早的一批的現代人進入東亞的南部。有一支逐漸北進,成為東亞族群的北支。留在南亞先民的一支,進入中國,主要到今中國長江以南,所謂的百越或越人。另一支跟台灣人有關聯的,是從東南亞大陸開始,向東再逐漸進入太平洋群島的南島語系,就是台灣原住民的族群。

            血緣就是從生物學上來比較異同﹐追跟到底就是DNA的不同﹐但有些會受環境影響而表現不同。人類DNA30億對的核酸基(Nucleotide)﹐所以只能探討部分的DNA。每種研究只取其中極小成分所產生的特徵來比較﹐調查出來的結果,自然可能會有不太一樣的結論。這些特徵如膚色﹑牙齒﹑血型﹑酵素的功能、蛋白質、抗原等﹐每種產物之間的差異自然可能不同。

            下面來討論,從生物學有關血緣的資訊中,找到客家台灣人的資料。先來討論,自己去找資料的分析,再來簡單寫別人的發現。

主要自己探討發現的生物學資訊:

 (一)免疫球蛋白(Immnoglobulin)﹕

            中國的趙桐茂、日本的松本秀雄及美國的Schanfield對此的研究都有一樣的結論﹐他們都發現東亞族群(蒙古族;黃種人)有南北之分,中國的漢人也有華北及華南兩起源。趙的研究沒有台灣人的數據,但有中國客家人的資料。他們用各群體免疫球蛋白的異型體的頻率來比較,他們發現梅縣客家人跟華南幾個少數民族血緣較近﹐與離遠些的漢人較疏遠。趙的研究有中國74個群體,由其基因頻率可算出中國的梅縣附近的客家人,只有約20%是源自中原,而80%來自是南方族源,其他華南的漢人也有相近的結論。

            松本及Schanfield的研究有台灣人的數據,松本文雖提到台灣漢人有閩南、客家之分,但沒分別調查客家及福老,只有不分福客的台灣漢人數據,Schanfield也一樣只有台灣漢人。兩人結果一樣,都把台灣漢人歸類為南亞(南蒙古族)群中,跟華南漢人較類似,都跟華北(中原)漢人較疏遠。

            松本有台灣原住民數據,結論也屬南亞族群,不過台灣原住民免疫球蛋白異型體的基因頻率,跟華南少數民族(非漢人)相當不同,台灣原住民族群間的差別也不少,松本只有Atyal,Bunun,Paiwan的數據,若只用此三族的平均,跟漢人來比較計算,目前的台灣所謂的漢人有23%的原住民血統。免疫球蛋白只有四組基因組合頻率,解析度不高,漸少人用來研究血緣關係。

            比較各種異型體組合的頻率時,台灣漢人跟華北的差異較多,跟華南漢人較相似,但還是有相當的差異。詳看華南少數民族及台灣原住民的各種頻率,可推斷其原因。台灣原住民漸漸漢化,原住民的基因溶入到以後台灣的漢人中,同時在華南的漢人,接受了更多繼續漢化的華南「原住民」(就是所稱百越;現在中國華南的少數民族)的血源。因華南「原住民」及台灣原住民之間DNA的不同,使目前華南及台灣的漢人兩者間有更多的差異。

圖一:探討有關G6PD缺乏(蠶豆症)的文獻後發表的論文第一頁 


            順便在此來提江運貴的說法,他寫的文章及書一再說客家人是塞外民族或匈奴後裔。他說是根據松本的研究,他說「松本秀雄校長用三十年的時間收集世界各地的不同血液,對各種族的DNA廣泛抽樣調查,發現日本人、韓國人和客家人皆帶有相同的DNA。這發現足可證實客家也屬賽外民族」。找遍松本的論文,如上討論。松本根本就沒有研究台灣或中國的客家人的數據,寫信問江先生,他寄來松本的論文,那文中根本沒有客家人的數據,當然也沒寫上述的發現。是江先生自己的推想寫出,毫無根據,不是來自松本的論文。趙桐茂同樣研究免疫球蛋白,有中國客家的人數據,以及從下各種生物學的研究,客家人跟其他華南漢人主要源自南方族群,不可能源自中國北方的塞外民族。

 (二)葡萄糖六磷酸去氫(G6PD)酵素的突變體:

            G6PD的缺乏,就是俗稱的蠶豆症(英文用favism)﹐拙文中的G6PD缺乏症與蠶豆症互相通用。因爲G6PD基因在X的女性染色體上,若一有基因突變,男人只有一X染色體,所以比較多缺乏症。在台灣,客家人比較多,福老台灣人或來自中國南部者,雖少些但仍不少,來自中國北方的幾乎沒有。台灣G6PD缺乏症者最少有十五種以上的突變體,客家人跟福老人的突變體種類幾乎一樣。

            用此G6PD突變體來分析,不少台灣人有的突變體,在華南的漢人或非漢人(少數民族)及東南亞各族群也有一樣有,華北人則沒有這種G6PD缺乏症。從這G6PD的突變體看來,台灣人很多的蠶豆症基因,源自上述的南亞族群﹐台灣客家人不可能主要源自華北中原。

更有意義的是台灣第三多的突變體(493A/G),在中國及新加坡華人都沒有﹐台灣賽夏族的蠶豆症都是由於這種基因﹐也是菲律賓人常見的突變體。這493A/G突變體,佔台灣突變體的10%多,由此可估計台灣客家及福老人有相當多的原住民血統,台灣原住民尤其平埔族,一樣漢化成客家及福老台灣人。

 (三)地中海型貧血(Thalassemia)基因:

            地中海貧血基因很複雜,跟上面所寫的蠶豆症一樣,客家人較多,來自華北者幾乎沒人有。台灣原住民中,居住於較低丘陵地帶的阿美族最多,住高山地帶的族群幾乎沒有。蠶豆症及有地中海貧血基因者,在瘧疾盛行區多,因爲媒介瘧疾的細小瘧蚊,最容易生長的地方,就是客家人居住的丘陵地帶。有蠶豆症及地中海貧血基因者,可保護人少受瘧疾的傷害,在瘧疾盛行區有保護及生存的優勢。

            系統地去探討及分析其中之一型,α-地中海貧血基因,跟蠶豆症一樣,不同的族群有不同基因。α地中海貧血基因中最普遍的一種,最主要的是 SEASoutheast Asia)及FIL(Filippino)兩種。台灣的漢人最多的此種α地中海貧血基因之一,90.8%是屬SEA8.6%FIL,但FIL 類在台灣的阿美族佔 79.1% 之多。中國廣東、廣西及香港的這種地中海貧血基因,沒有FIL型的基因,但是來台灣的菲律賓人的FIL類佔40%,在Hawaii的菲律賓人佔66%,請看表一。可見目前的台灣所謂「漢」人(客家及福老)的地中海貧血基因,跟蠶豆症基因一樣,有不少來自原住民。

圖二:探討有關地中海貧血基因的文獻,整理分析後發表的學術論文第一頁

 




            








台灣漢人、華南的漢人及少數民族跟東南亞各族群的α-地中海貧血基因比較時,就會知道SEA基因,來自同一血源,主要源自同一祖先。這地中海貧血基因的數據,再度證實台灣所謂的漢人,不可能主要從華北(中原/河洛)來,主要是源自南亞族群,還參入不少的台灣原住民族群。

從其他人研究的資訊

(一)林媽利的研究

            林媽利教授本是專攻輸血醫學研究的醫師及學者,從輸血醫學的血型、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人類白血球抗原)探討族群的差異。檢驗HLA是移植醫學,尤其骨髓移植上必須﹐所以有相當多願當骨髓捐輸者的資料可分析。以後林教授對族群的研究更加用心,還進一步用mtDNA (mitochondria DNA,粒綫體DNA)Y(男性)染色體DNA等探討族群關係。

            利用HLA的資料,林教授一樣地發現,中國漢人有南北兩起源。台灣的原住民跟台灣的福老/客家也有些相同的抗原﹐可能台灣漢人有不少原住民血源。分析台灣人各族群及鄰近各國HLA的資料,推算出目前台灣的客家及福老人有不少原住民的血統,從HLA來看﹐台灣原住民尤其平埔族,可能漢化成客家及福老人而漸減少或消失。       

            中國人HLA資料也一樣﹐華南的少數民族與南方漢人聚類﹐而北方漢人則與蒙、滿、回、藏合為一類。陳光和用中國的HLA資料分析﹐他有類似的結果﹐他發現華南的漢人跟鄰近的少數民族,比跟較遠處的華南漢人較親近。他提出兼併及融和說,少數北方漢人入侵華南﹐入侵者被接受﹐多數的原住民反被同化(漢化)而喪失自己身份。融和則發生於華北﹐入侵者(如蒙﹑滿﹑金)被同化﹐原本多數住民仍保有自己身份。這些數據說明爲何以前華南的南方族群,主要因爲漢化成漢人而減少或消失。從這些數據,更不難推論為何客家人(福老人、廣東人一樣)有那麼多基因來自南亞,血統上源自南亞族群,不是源自華北的中原或河洛。 

3。 林媽利教授的書


二)其他生物學的資料:

            其他的生物學資料都有類似的發現。譬如 Cavalli-Sforza, Menozzi, Piazza三人共寫了一本很有份量的書 “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Human Genes ”,這書有一千多頁,有很多的資料,他們用各種統計學方法來研究及分析許多的基因,都很明顯指出亞洲人包括中國漢人,有南北兩起源之分,此書内容豐富,很有意義的參考書。另外休斯頓的中國人學者金力,用Microsatellites方法去分析﹐也一樣說中國人有南北兩起源。

圖4Cavalli-Sforza, Menozzi, Piazza著作經典。


(三)語言學的資料:

有些人認爲客家話,是中國最「純」的中原漢語保存下來的。不過國際語言學上,較多說是源自華南原住民(「百越」)語言漢化而成,跟其他南方語言如福老話及廣東話一樣。這些南方語言,包括客家話,有入聲韵尾 [-p][-t][-k]

客家話形成時,依中古的漢語,所以用客家話讀中古的唐詩及宋詞,比用現在的北方官話順暢。華南原住民語言漢化,一些原住民的語法、詞句仍保留下來,如一些有音無字的詞句。

羅美珍及鄧曉華的《客家方言》,就認爲客家話是漢語,吸收華南原住民的語言,造成有音無字的詞句,不是原住民語言漢化成客家話而保留的。順便一提,台灣語言學家羅肇錦,認爲客家話源自原住民語言漢化而來。《客家方言》的解釋:

中國的語言學家較有意識形態,外國語言學家的説法不同。下圖S. Robert Ramsey 著作的 The Language of China中,他説客語是在華南形成的語言,跟附近的南方語言如粵、閩語一樣:“Hakka is linguistically Southern Chinese. The Hakka dialects are historically allied to the other Southern dialects around them (Yue or Min). The Hakka dialects were formed in the South.


結論

            總之從各種生物學及語言學上的證據看來﹐客家台灣人是主要源自南亞族群,只有很少數來自華北的漢人血統,另外還有不少台灣原住民(南島語族)的血源。客家人不可能如前言中所説,是從北方漢人南遷到華南再到台灣。

另外可參考的書


附錄(可連接到各分類的文章)

LINK書及其他著作的介紹、目錄、推薦、Order 
http://albertjenyihchu.blogspot.com/2013/05/9-centcopy-8x11-90-10-45-5-dr.html

最近發表文章
不正確資訊/思想箝制/存疑權威/求眞及造假
醫學論談--利益衝突、醫病、文化與醫學等
   討國外學術不端研究造假案
一般論說
台灣與東南亞/南亞
讀後感其他轉載的文章                    
語言問題(一般)
客家系列及語言/文化(包括文化獎)
客家台灣文化獎
賴和/吳濁流/鍾肇政等台灣文學
魯冰花系列:
台灣歷史故事
台灣醫學歷史故事
醫界人物/醫界典範
探討馬偕/醫療宣教師
糖尿病的預防/其他健康有關
不要針刺治療中風/小心偏方
失智及食品安全
生活
太陽花/種菜經
廢核
竹中經驗談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葉倫會:以傳承客家文化為樂的朱真一醫師;俠筆劍衛客家 --附錄(可連接到各分類的文章)




葉倫會(原載《世界客家》2019.7月號;16期

非洲俗諺:要走得快,一個人走;要走得遠,一群人走。


朱真一是新竹縣新埔鎮人,知名的專科醫師和在公衛領域獲得好評的醫學教授。身為客家人的他,在客家文化這條路,不但自己邁步向前,還鼓勵一群人跟他一起走。這份對客家傳統文化的堅持與傳承,讓他受到更多人的讚美和重視。

他是1940年代少數出生於台北市的客家人,不論住哪兒,溝通語言以客家話為主,這份執著,讓他研究客家及客家人;認識台灣客家人的根源、移民史、分布、人物及血緣()等歷史;經由醫學專業背景,統計台灣客家人健康問題及較容易罹患的疾病,如糖尿病、蠶豆症、地中海貧血,因而找到預防與注意的因應之道。

天份加上用心,朱真一認識客家台灣語言的特色、拼音系統、辭典、客語寫作方式、寫各種文體(應用文、歌謠、 醫學) 、文學(詩、散文、小說、劇本等) 、諺語、提倡與推廣,因而關心客家歌謠及戲劇,山歌、童謠、其他歌謠、現代歌曲、三腳採茶、大戲等。透過上述研究,認識台灣客家人的社會及習俗,找尋其問題暨解決方法。

1965年,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服完預官職沒多久就應聘到美國聖路易大學醫學院及Cardinal Glennon樞機主教兒童醫院小兒科任職,好的智商加上認真,1971年,獲得柏克萊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營養學博士;2006年到現在,都是聖路易大學醫學院小兒科名譽教授, St. Louis, MO, USA

在美國期間,他熱衷社團活動。1989年起,擔任北美客家台灣語言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先後擔任全球台灣通用語言協會總會副會長2001-2003;北美台灣人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總會副會長1990-91會長1991-92,顧問或理事1993-?;全美台灣客家同鄉會副會長、顧問1997;聖路易分會執行長。

他負責的北美客家台灣語言文文化基金會,出資舉辦客台語短篇小說比賽、客台語散文比賽及客家台語演講賽;應邀洛杉磯、北加灣區、芝加哥、達拉斯、休士頓等地客家台灣人社團演講,用客家話講歷史文化、健康、賈伯斯等。回台灣時,到各大學客家學院、科系、中心等(台大、中央、交大、高師大) 以及客家庄  (關西、新埔、六堆)演講,全部用客語。

朱真一父親去逝時,將同鄉好友的奠儀組成北美客家台灣語言文化基金會,結合海外各社團共同鼓勵對台灣客家文化、語言、歷史等的研究、提倡及推廣的人士或團體。募款、宣傳、協調審查,全部在台灣頒獎。從1998年起,年年頒發,獎金一千美元,迄2018年,客家台灣文化獎頒發30年,得獎人有團體也有個人,得獎人與文化團體超過一百多,幾乎都是一時之選,在客家界有一定的風評,透過一年又一年的頒獎,帶動台灣客家菁英熱心推動客家話或傳統文化,這股風潮不僅是近百個社團或個人等得獎人的加總,而是要用乘數。最是難得的,三十年的頒獎合作單位雖然迭有更換,朱真一負責的北美客家台灣語言文化基金卻未曾缺席。

「客家台灣文化獎」歷屆獲獎人/團體如下
每年25名,給對客家文化有貢獻之人士及社團。自1988年起,已頒30屆約71位人士或18社團。每人每單位各一千元(有些社團更多)及獎盾。名單如下: 客家風雲雜誌社、三台雜誌社、彭德修、客語辭典委員會、楊鏡汀、羅肇錦、陳運棟、鍾孝上、鍾肇政、郭春林、楊兆禎、李勝良、李能祺(李喬)、黃子堯、劉添珍、寶島客家電台、張秋台、邱善雄、曾昌發、鍾榮富、Paul McLean(麥煜道牧師)、徐登志、台大客家社、大隘文化生活圈協進社、美濃愛鄉協進會、鄭榮興、顏志文、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山狗大樂團、藍衫樂舞團、林柏燕、范文芳、新客家廣播電台、中原衛星電視台、交工樂隊、開典文化工作室、中原客家文化學術研究會、羅能平、徐兆泉、陳康宏、林勤妹、馮輝岳、涂春景、曾彩金、張義品、李貴盛、黃永達、詹益雲、陳永陶、張捷明、古國順、何石松、徐木珍、賴碧霞、廖金明、邱從容、邱一帆、張鎮堃、葉日松、客家文學雜誌、彭玉芝、邱榮舉、林國隆、吳川鈴、黃鼎松、曾喜城、江秀鳳、羅慶士/台紅茶業文化館、何來美、邱英政/大漢之音、范佐雙、呂金守、徐玉佳、黃元姜。湯華英、鄧維順、邱春美、胡永鋒、龔萬灶、葉倫會、黃山高、彭學堯、謝宇威、邱星崴。曾文忠、彭阿木、黃玉晴(最後三名2018年度頒獎)。

美國教授是受保障的終身職。2006年,朱真一滿66歲,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毅然自教授職退休。良好的學術基礎、博聞強記的知識,讓他的著作更加多元。如透過台灣同鄉會的協助、報紙刊登廣告,訪談、蒐尋資料,甚至回台灣訪問其家屬,為台灣早期留美人物編寫小傳,開啟編撰台灣學生留學美國的端倪。重要著作有:(1) 府城醫學史開講(也有電子書)(2) 臺灣熱帶醫學人物故事(也有電子書)(3) 從醫界看早期台灣與歐美的交流、(4) 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界人士    (5) 賈伯斯的健康與醫療 (電子書);客家台灣文化叢書:(1) 絕望的少數海外客家台灣人的心與情、(2) 絕望的語言:lau寫客家台灣語文、(3) 看台灣文學寫台美人文學。

嚴謹的醫學背景,對台灣醫學史也著墨甚深,不作假也不浮誇。有次寫台灣麻醉科醫學的一文,編輯改題目為「被麻醉的台灣醫學史」;對傳教士馬偕有約五十篇論著,探討其行醫暨貢獻台灣的讜論;對有台灣孫中山稱號的蔣渭水也多所著墨。歷年回台,屢屢應邀,以其研究專長發表專題演講。

朱真一新竹縣新埔鎮人,生於1940年,父親原任教公學校,後來到日本東京讀醫專,畢業後,先到台北醫院受訓,再回新埔街上執業。長子在台北出生,命名真一是他出生時,父母親正在讀山本有三寫的日文小說「真實一路」。

1946年讀新埔國民小學,這是台灣戰後招收的第一屆小學生,新埔街上的小朋友,每天中午回家吃午飯,他成績優良,國小畢業時獲鎮長獎。盧仁祥校長採實驗式教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導師全是曾永郎,這種包班制的教學法,讓該屆畢業生成為歷屆考上省立新竹中學初中部最多者。


新竹中學初中部招收四班,每班學生約50人。他坐新竹客運班車到新竹,再步行15分鐘到學校。辛志平校長領導的省立新竹中學兼顧六育發展,學生在校享有獨特的自由學風,朱真一幾乎每天都到圖書館報到,閱讀報章、雜誌,吸收最新的知識,自由中國等自由派學者的文章是他的最愛,每篇都影響他的思維,致為人處世極具正義感,喜歡挑戰四書五經等傳統教育思維。高三時,作文和週記對老師的教學內容與方式提出批判,導師向辛志平報告,朱真一思想有問題,應該開除並送情治機關究辦,辛校長問過朱真一後,僅給予口頭告誡和寫篇悔過書結案。

彼時,國立台灣大學入學有保送制度,高中畢業前三年,每校、每年若有八名考上台大,次年,即可獲得一位保送名額。朱真一畢業時,獲得保送台大的機會,想讀醫科的他,不滿意保送進入台大被分配的科系,放棄保送資格,參加大學聯考,旋以高分錄取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打破竹中的慣例,放棄保送生當年即考取台大醫科者。

是年,台大醫科錄取60位新生,每位都是台灣各中學的頂尖學生。追隨台灣一流的醫學教授,如李鎮源、宋瑞樓、黃伯超….等學習,不論研究學問或臨床醫學,教授都以領頭羊自居,學生必須積極、進取,才能趕上進度,在充滿學識或救人為職志的氛圍中學習,一步一腳印的在台大校園享受實事求是的學習樂趣,擔任實習醫師時,為了方便和病人溝通,了解其病情,學講福老話,建立較好的醫病關係,體會多學習一種語言的好處。

服預官役時,在裝甲兵營擔任醫官,只要有機會,即報名出國留學、博士班、各種專科醫生考試。考上台大醫學院病理學系博士班,申請內科住院醫師時,因為內科部尊重病理學系主任而未錄取他。朱真一前一屆的醫科學長60人,有50人到美國留學或任職。他這屆有陳維昭等13位同學留在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被視為對國立台灣大學最具影響力的校友班。他接到美國波士頓CARNEY醫院擔任輪流實習醫師的聘書,年薪不到三千美金,但供應伙食、宿舍,1966年,以醫師身份赴美任職。 

CARNEY醫院擔任實習醫師期間,學習美國人做事認真,積極進取的特質,認真做好醫師工作外,也為研究較高層次的醫療工作做準備,次年,到美國柏克萊(Berkeley)的加州大學讀營養學博士,三年半拿到PhD。後來到紐約州大及在聖路易的華盛頓大學,受小兒科及小兒血液/癌瘤學訓練。再轉往聖路易大學的兒童醫院,擔任大學小兒科助理教授職。自學生時代,朱真一自己做實驗及蒐尋資料、自己寫論文。擔當教職前幾年,有時一星期工作近80小時,三年升等為副教授,再五年取得教授資格,都以最少期限而升等。

兩個弟弟、三個妹妹都申請到美國大學研究所或牙醫師訓練職位。父親則一直留在新埔行醫,後來年老行動困難,母親年紀也大,無法照顧。兄弟姊妹接爸爸和媽媽到美國,輪流照顧。因經常參與旅美台灣同鄉會的活動,台灣同鄉會以福老話溝通為主,因而學會講更好的福老話,在學習過程中享受許多樂趣,尤其是從醫學數據發現多種語言可以降低失智。

1987年,朱爸爸往生。同時在聖路易,來自中壢的陳書芳醫師父親也過世,兩人將收到的奠儀款兩千餘美元全數捐出成立基金會,做為第一屆美國客家台灣文化獎的獎金。1988年開始,每年由基金會或後來參與的客家社團,評選推動客家文化有功的人士,並頒予一千美元獎金。以後基金會主要由朱真一募款及捐款,不少來自義賣他的一些著作或後院菜園種的菜和花卉的捐款,基金會還贊助各種語言文化活動,如台灣客家夏令營。參與評選客家文化獎的社團,也提供他們贊助得獎者的獎金。

美國客家台灣文化獎接受報名時,規範受獎人從事客家文化傳承時,需為實事求是者,且不限客籍暨居住地。迄2017年,獲獎人有84人和社團,雖然獎金依然是美金一千元,因為評選者未受政治干擾,且客觀公正,受獎者幾乎都被認為實至名歸。

美國教授是受保障的終身職。2006年,朱真一滿66歲,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毅然自教授職退休。良好的學術基礎、博聞強記的知識,讓他的著作更加多元。如透過台灣同鄉會的協助、報紙刊登廣告,訪談、蒐尋資料,甚至回台灣訪問其家屬,為台灣早期留美人物編寫小傳,開啟編撰台灣學生留學美國的端倪。重要著作有:(1) 府城醫學史開講(也有電子書)(2) 臺灣熱帶醫學人物故事(也有電子書)(3) 從醫界看早期台灣與歐美的交流、(4) 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界人士    (5) 賈伯斯的健康與醫療 (電子書);客家台灣文化叢書:(1) 絕望的少數海外客家台灣人的心與情、(2) 絕望的語言:lau寫客家台灣語文、(3) 看台灣文學寫台美人文學。

嚴謹的醫學背景,對台灣醫學史也著墨甚深,不作假也不浮誇。有次寫台灣麻醉科醫學的一文,編輯改題目為「被麻醉的台灣醫學史」;對傳教士馬偕有約五十篇論著,探討其行醫暨貢獻台灣的讜論;對有台灣孫中山稱號的蔣渭水也多所著墨。歷年回台,屢屢應邀,以其研究專長發表專題演講。

附註

2016年,承朱真一博士厚愛,獲頒美國客家台灣文化獎,遂整理該獎項頒發的故事,對創辦人朱博士有份景仰。旋發現2018年,美國客家台灣文化獎頒發將滿三十年,2017年年初。寫信給朱博士,建議將歷屆獲獎人的事功結集出書。平日在台灣行走江湖,以紀錄客家人故事為樂,亦向朱博士報告,若回台灣,請給我兩個半小時,俾為其寫篇兩千字左右的口述訪談,1023日,我們在台北二二八文化咖啡館見面,訪談而寫下這篇短文。

附錄(可連接到各分類的文章)


LINK書及其他著作的介紹、目錄、推薦、Order 
http://albertjenyihchu.blogspot.com/2013/05/9-centcopy-8x11-90-10-45-5-dr.html


最近發表文章
不正確資訊/思想箝制/存疑權威/求眞及造假
醫學論談--利益衝突、醫病、文化與醫學等
   討國外學術不端研究造假案
一般論說
台灣與東南亞/南亞
讀後感其他轉載的文章                    
語言問題(一般)
客家系列及語言/文化(包括文化獎)
客家台灣文化獎
賴和/吳濁流/鍾肇政等台灣文學
魯冰花系列:
台灣歷史故事
台灣醫學歷史故事
醫界人物/醫界典範
探討馬偕/醫療宣教師
糖尿病的預防/其他健康有關
不要針刺治療中風/小心偏方
失智及食品安全
生活
太陽花/種菜經
廢核
竹中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