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鍾肇政的《魯冰花》;台灣文學的關鍵(上/下)


(因為锺肇政最近新發言,趁機更正些的修訂版,以後多讀鍾老著作,還會繼續修訂)
鍾肇政的《魯冰花》;台灣文學的關鍵()
朱真一
1. 鍾肇政先生在書房
2. 鍾肇政先生贈送,遠景版的《魯冰花》。
前言
北美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舉辦「讀台灣客家文學寫報告」的有獎徵文比賽。「為鼓勵高中、大學學生,閱讀客家台灣文學作品,寫出讀書告與感想」,希望新世代覺醒,知道自己是台灣人,更相信「自己國家自己救」的理由。去年讀吳濁流先生的書,今年繼續舉辦,指定閱讀鍾肇政先生的《臺灣人三部曲》。詳細辦法請看〈讀客家臺灣文學寫報告有獎徵文http://albertjenyihchu.blogspot.com/2015/07/blog-post.html〉。
鍾先生是台灣文學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這裏先來討論台灣文學上,很有意義的《魯冰花》。再讀鍾肇政的小說《魯冰花》,找有關魯冰花的更多資訊,還寫信跟不少人請教。舉辦「讀台灣文學寫報告」,最大的好處,趁機多讀書及找資料。讀《魯冰花》後覺得有不少很值得討論的題材,此文主要討論台灣文學上的意義。
瞭解「魯冰花」再探討
討論「魯冰花」台灣文學上的意義,首先應瞭解什麼是「魯冰花」。魯冰之名來自英文名Lupine的音譯。在外國主要是當觀賞的花卉,魯冰花可生產出富氮(蛋白質)的種子,國外文獻也看到,可當肥料用。化學肥料盛行前,魯冰花由當時的「平鎮茶葉試驗所」推廣,台灣山陵地帶的茶園,尤其桃竹苗地區,種植於茶樹旁,花謝後當茶樹的肥料。
「魯冰」跟「路邊」諧音,以後不少人用「路邊花」來影射或稱呼「魯冰花」。「魯冰花」一般不是長在路邊開花。路邊開的花使人感覺,被人漠視不重要之意。這可能跟不少人用「魯冰花」被引申來稱呼弱勢者有關,甚至有變為弱勢者的代名詞,如〈苗栗頭屋鄉,這群真正的魯冰花(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173)〉,「真正的魯冰花」講的是客家庄的真弱勢者。當然稱為「路邊花」,也有不同的解讀。
女配角的名字「茶妹」,更因為《魯冰花》的小說由客家人作家鍾肇政所寫,很多人認為,寫的是客家庄的故事。這故事可發生於,台灣任何附近有茶園的窮困地區。會跟客家關聯,因為「魯冰花」盛行於北部,尤其桃竹苗丘陵地區的茶園。較慢才興起中部地區的茶園,因化學肥料及機器化摘茶葉盛行,沒人種魯冰花於茶樹旁。鍾肇政的小說中,沒提過客家、客家人或客家庄,但從社會環境及歷史因緣,客家人跟「魯冰花」較有關聯。
台灣現在已不種「魯冰花」在茶園內,可是在台灣仍很有名氣,因為鍾肇政先生。鍾老的這篇長篇小說《魯冰花》,故事很感人,有兩部依據這小說改編的電影(「魯冰花」(1989年出品)及「新魯冰花」(2009年出品),還有以「魯冰花」為名的電視劇(客家電視,2006年播出),但因為是改編,故事情節也跟原著不盡相同。《魯冰花》小說在台灣文學更有重要的意義,小說故事開始時,以茶園為背景,鍾老拿「魯冰花」來當小說的題目名,應該不只因魯冰花開在茶樹旁,跟燦爛美麗的花卉,為當肥料還種在茶樹旁,或許還有其他因素?
小說《魯冰花》
沒看過「魯冰花」的任何一部電影或電視,只想寫小說的《魯冰花》台灣文學上的意義。有本鍾老簽名,於1991年一月送我本《魯冰花》,找出來再讀。找到好幾份討論《魯冰花》的碩士論文,無法看全文,只看摘要。還有不少討論「魯冰花」的文章,不過很多是討論電影及電視的「魯冰花」,故事情節不少不一樣。
這次再讀,感觸很深。以前說過好幾次,在「大中國教育」下,全不知鍾老的《魯冰花》。這是鍾肇政的第一篇長篇小說,1960年開始在聯合報副刊連載。那時還在台灣讀大學,可能那時環境下,可能仍有份鄙視「小台灣」的心態。《聯合報》及其副刊相當普遍,不記得看過鍾肇政的《魯冰花》小說連載。
後來電影上映時,在報章看到《魯冰花》的短短劇情介紹,我就很喜歡「魯冰花」為小說、電影或電視名。出生於二次大戰結束前,住桃竹苗丘陵的客家人,對魯冰花較熟習,或該說對「魯冰花」有感情,對此書很期待,那年代海外不容易得到。1991年一月造訪鍾老時,或許跟他提及這小說,獲贈《魯冰花》一書。
那時馬上閱讀,約25年後再讀,都認為小說以「魯冰花」為名,有畫龍點睛之妙。這次閱讀又查閱更多資料,更體會《魯冰花》一書,對台灣文學及鍾肇政先生,都是「關鍵性」地位的作品。以前閱讀大概只對故事的感人,天才的夭折感嘆,沒有進一步的思考。現在則不然,讀時讀後,還會考量作者為何這樣寫,他想表達什麼樣的意義。
《魯冰花》作品導讀
      網上可找到有關「魯冰花」的資訊不少,找到對鍾肇政最有研究的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主任,錢鴻鈞教授寫過的一〈《魯冰花》作品導讀(http://literature.ihakka.net/hakka/author/zhong_zhao_zheng/zhao_art/c1_chung02_05.htm)〉寫得非常好,我寫不出來。經過作者同意,所以再從此減縮些,轉載他的導讀如下:
「這本書是講一個天才小畫家,如何喜愛畫圖,將自己生活周圍的感受如茶蟲吃著父親辛苦種的茶樹、天狗吃月、貓抓老鼠、保護雛雞、牧童與水牛,如何就自己對於色彩、構圖的感覺,大膽的依照自己的天分一一的表達出來。用種不均衡反而讓我們知道畫者的主張與意圖,還可表達作畫者的憤怒與恐懼,更吸引了觀賞者的眼光。
作者以文筆與想像力充分表現古阿明小朋友天才的姿態。這是最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而古阿明遇到的是什麼呢?那是滯悶的教育環境,壓制小孩天真活潑的個性。而校園中活躍的卻是老師之間的鬥爭、校長無能懦弱。社會上財富分配不公、歧視貧苦人家的現象,硬生生的侵入校園,學校體系,無法防堵金錢的、社會的權勢的罪惡如賄選,反而成為共犯結構。
雖然一個外來的年輕的美術老師有理想有抱負,也有能力與教育的良心。終於無法抵擋整個老師、社會的壓力,連他自己的愛情,也活生生的被破壞。戀愛的女老師對象,雖然純潔,但是也終將被環境所污染的庸俗。
最後,小天才終於被國際所承認,大家才恍然大悟,但是終究也僅僅是『恍然大悟』而已。小天才仍然是死了,之前也是富有子弟才有機會受到青睞代表比賽。因此,大家的『恍然大悟』又有什麼意義呢?在操場上的表揚啦,小天才的姊姊致感謝詞,似乎也帶有相當的諷刺。天才的命運終將在這個社會、教育體制下被埋沒的。」
《魯冰花》在台灣文學的意義
鍾肇政的作品中,先讀過幾部他寫的幾部大河長篇小說如《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及《高山組曲》。《魯冰花》25年前才看,電影及電視有名氣,小說也很多人閱讀過。上述導讀之文,提到跟我同年紀的張良澤,就是看此長篇小說的鄉土風味,深深受其影響而感動,因為看了聯合報的連載,因此下定決心要走鄉土文學的路。
因為這是鍾肇政的第一篇長篇小說,以後鍾老大河小說的「先聲」,可說是鍾老的「關鍵」作品,更有台灣文學的「關鍵」地位。台灣文學長篇大河小說的最前輩作品。在1960年時代「反共文學」當道之際,這台灣鄉土味很重的作品,的確不一樣。更難能可貴的是小說很技巧地評判當時的社會。繼承了日據時代所建構的台灣文學主旨。
以前在本刊討論賴和時,說過台灣文學精神傳統,最主要的有下四點:(一)為弱勢者講話。(二)批評及暴露壓榨者或其他剝削者的醜陋及無理。(三)批評台灣人舊習俗的缺點及壞處,或者是有些人所稱的「反封建」。(四)提倡平民、民間,以及大眾的文學。
再看上面的作品導讀的寫法,小說由故事來說,但沒直接寫出,如「社會上財富分配不公」、「歧視貧苦人家」、「金錢的、社會的、權勢的罪惡如賄選」等字眼。小說主要用故事來評判台灣的社會。假如用論說文,寫出上面的幾個主題,相信1960年不能發表。這就是文學的美妙處,作家用這種方式可以評判社會。
借天才之死,大眾很感動之際,才會讀到鍾老的評判。我很贊同錢鴻鈞的導讀,這小說《魯冰花》重點在批判社會、批判人性」。感慨天才之死的故事也很重要,《魯冰花》有感人故事,才會使大家看,更可以使小說堂堂登於《聯合版》副刊連載,又改編成電影、電視。感人的故事是很重要的外表,是否可稱為文學的「包裝」?小說的評判性更有意義。所以一直說《魯冰花》在台灣文學上很重要,可說是以後不少台灣文學作家的典範。《魯冰花》是台灣文學承先啟後的最重要的關鍵作品。
================================================

鍾肇政的《魯冰花》;台灣文學的關鍵(

前言
因為北美客協舉辦徵文比賽,上章討論我很喜歡,鍾肇政的第一篇長篇小說《魯冰花》,在台灣文學有關鍵性角色。舉辦「讀台灣文學寫報告」,對我最大的好處,趁機多讀書及找資料,跟不少人請教。讀《魯冰花》後覺得有不少很值得討論的題材,此文繼續討論,主要談「魯冰花」與鍾肇政的關聯,鍾肇政自己很珍惜這《魯冰花》的創作。
      上章談再找出這小說重讀,再讀後知道,其實「魯冰花」一詞只在小說中出現兩次,一在開頭的「楔子」,有一行說魯冰花盛開,一行行與茶樹相間。另在「尾聲」書那章的最後兩行,說魯冰花謝了,留下種子明年再出花,使茶園得到肥份。還特別感嘆人士間的天才花謝了,到底會留下什麼呢?
魯冰花代表鍾肇政?
「魯冰花」代表鍾肇政?上個月(20158)剛剛結束的「2015龍潭魯冰花藝術季:幸福歲月」,由桃園文化局「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駐地工作站」主辦,用「魯冰花」主題名的藝術季,又是鍾老作品〈幸福歲月〉主題,在「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主辦,毫無疑問「魯冰花」代表鍾肇政。這「魯冰花」是否指小說的《魯冰花》?
類似地,去年為慶祝鍾老的90歲,舉辦了「種一坵魯冰花 鍾肇政文學營 (http://luiceflower.blogspot.com/)」的活動。更把「魯冰花」直接關聯到「鍾肇政文學」。不過這裡說要「種」,而且「種一坵」的魯冰花。不過種「魯冰花」,不會是指大家去種會開花的「魯冰花」,或更指播種《魯冰花》小說的文學精神?什麼是《魯冰花》的文學精神?
查了一些資料,還沒看到有人用「魯冰花文學」一詞。南部有大家稱的「鹽分文學」,北部尤其桃竹苗地區的可否稱為「魯冰花文學」?沒人「敢」用「魯冰花文學」來代表北部或桃竹苗文學。「魯冰花文學」,應屬於全台灣的台灣文學,不只是北部。「魯冰花」對鍾肇政有特別的意義,網路上也看到鍾老的兒子,寫文認為「魯冰花」代表鍾肇政。
鍾老自己也很喜歡把「魯冰花」跟自已關聯上。上面提到的「種一坵魯冰花鍾肇政文學營」,第一天的演講會由鍾肇政親自講「我的少年我的魯冰花」。沒看到正式演講稿出版,看到三分鐘的YouTube外,在網路有人寫此演講的摘要:〈我的少年我的魯冰花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09823301.A.999.html〉。
1.「種一坵魯冰花 鍾肇政文學營」網站首頁(http://luiceflower.blogspot.com/)      
             
〈我的少年我的魯冰花〉
那摘要寫得很好,很值得看,希望全演講稿能出版。鍾老主要談他的少年、青少年及努力學習寫作的經過,主要就是《魯冰花》未發表前的寫作生涯。雖然題目有中「我的魯冰花」,他的演講摘要中,只提「魯冰花」一詞一次。讀此次演講稿中,摘些比較少人(最少我)不甚知道的「背景」故事,「背景」影響他的寫作,尤其《魯冰花》,所以鍾老會說「我的魯冰花」。
就讀公學校時,日本人校長兒子,到中壢去念日本人的小學。校長的兒子和台灣人一起在龍潭補習,八人去考新竹中學,唯一獲錄取的就是校長的兒子。成績是八位中倒數第一第二的。這給少年的鍾肇政很強烈的「不服感」,這對鍾肇政的文學路線,很可能有很大啟示及影響。
後來到公學校附設的「龍潭農業專修學校」讀一年,學養豬養雞、種菜種蕃薯及抬水肥等,或許對校長兒子出身的他,提供很有意義的經驗。第二年到「淡江中學校」讀書,成了一個「小說迷」躲在圖書館拼命讀閒書,這些提供鍾肇政以後,寫作上重要的經驗。
他父親在任職滿17年的那一年被日本政府解職了,因滿十八年的教職可領終身俸,同一屆台灣人教師,只發一筆退職金打發,通通被辭退。這應該也會是他對政府,有強烈的「不服感」,以後鍾肇政文學中,很多描繪對政府反感。鍾肇政批評日本政府如何專制及惡霸,其實也是評判當時國民黨政府的所作所為,讀者馬上有共鳴,現在的政府一樣專制及惡霸。
他父親領了退職金,到大陸原鄉,把祖母的遺骨帶回台灣。鍾老師的曾祖父,是一位教「漢文」的私塾先生,當時只留下一個兒子在台灣,維持在龍潭開墾的田地,帶著全家回原鄉去。一年多坐吃山空,只好無奈全家回到台灣作日本順民。回台前一天晚上,曾祖母意外過世,只好草葬在原鄉,到原鄉去將祖母遺骨帶回台灣,與祖父合葬。鍾老特別提此家史,用意良深。
戰後努力學用中文寫作,1951年向創刊號的《自由談》徵文投稿,「婚後」一文被錄取了。編輯評語說:「這位本省青年自謙剛學中文,文章不好,但這篇文章沒有什麼不好」,給鍾老師很大的激勵,繼續開始不斷寫作投稿。從十投九退,到八退、七退,...慢慢到四退、三退,終於到了1960年,開始學中文寫作九年後,《魯冰花》在《聯合報》副刊連載,這是戰後第一篇由台灣人寫的長篇小說。
從此以後,鍾老師的投稿,編輯部的回信成了「謝謝您的賜稿,這是本刊的光榮」。這替台灣文學出口氣爭平等的一天,實在是用很大的堅韌和堅持換來的。鍾老師在小學教書32年,都是用每個禮拜六下午、禮拜日全天加上寒暑假「拼命寫作」。
演講稿摘要作者寫「這樣替台灣文學出口氣爭平等的一天,實在是用很大的堅韌和堅持換來的」。想這就是鍾老很珍惜《魯冰花》的原因,摘要最後幾句話,想是鍾老提出來請大家銘記:「也請大家繼續支持台灣文學,國家要進步,國民的精神品質一定要進升,文學提供了問題和思考的空間,有助於人反省和進步!」。鍾老幾句話真更印證本系列主題:「讀書救台灣」。
魯冰花的生命風華
顯然鍾老很喜歡「魯冰花」一詞,上網找資料看到他一次在中興大學的演講會的題目是,「魯冰花的有情世界--我的創作與人生」,沒找到文稿出版。鍾老這演講題目有「魯冰花」,他還說「有情世界」的「魯冰花」,指小說的創作。前文就一再強調《魯冰花》的創作,在鍾肇政文學或台灣文學是關鍵性的重要作品。
其他人的文章中,也看過把「魯冰花」跟鍾老聯在一起。楊翠發表過一文〈魯冰花的生命風華--閱讀鍾肇政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66〉。雖以魯冰花為題,來述說鍾肇政的「生命風華」,全文中只提「魯冰花」一次。那段有關的幾句:「總覺得鍾肇政的生命姿態,一如他的小說,魯冰花,路邊花,性喜陽光,匍匐茶山,安靜低調,以肉身豐饒茶樹。身為一個跨世代、跨語言的台灣作家,鍾肇政的苦悶、壓抑、謙誠、理想、堅持,他的光與影,在我看來,都是一種美學的實踐」。
把文學大師鍾肇政的生命姿態說成「一如他的小說,魯冰花」,好像又說「魯冰花」就是「路邊花」,「性喜陽光,匍匐茶山,安靜低調,以肉身豐饒茶樹」。最近看另一文〈苗栗頭屋鄉,這群真正的魯冰花(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173)〉,「真正魯冰花」指的是「路邊的花」,被漠視的「正如這個偏鄉中一些身陷社會角落,缺乏資源與關愛的孩童」就是「頭屋的弱勢國中小孩童」。顯然「路邊花」,意義相當不同,不同的解讀?
「魯冰花」給茶樹營養,鍾肇政給台灣文學很多的肥份,楊翠的對「路邊花」的解讀,「路邊花」不是遭人漠視的。我倒很喜歡上述〈苗栗頭屋鄉,這群真正的魯冰花〉文章後的幾位評論,有人感謝作者點出客家弱勢的問題,最後有位的評論「想盡辦法走出自己的困境與艱難」,這就是「魯冰花精神」,更該說「《魯冰花》創作精神」,所以說是鍾肇政的生命風華。
前文談過茶葉改良場,推廣魯冰花時,一行一行地在茶樹旁種以便當肥料,上面提到「種一坵魯冰花 鍾肇政文學營」,為何文學營說成「種一坵」。現在種魯冰真是一坵一坵地種,產出的花、樹苗等在花店或園藝店出售。甚至廣種魯冰花,以一大片的「魯冰花花海」來當觀光的號召。文學營的主題名,雖講種「魯冰花」,上述《魯冰花》小說的創作精神更有意義。怪不得文學營,要一坵一坵地推廣播種。
2. 原野一大片或在路邊;或種一坵來當觀光的「魯冰花花海」。

最後再回到我上章提到,《魯冰花》感人的故事或只是包裝,可吸引更多人看,甚至因此會有電影及電視劇,小說的評判性更有意義,評判社會、學校、選舉、人性等等。把吸引人的故事說成「包裝」,希望沒有冒犯鍾老。最近看報導〈蔡英文與鍾肇政對談「我騙人騙一輩子」(http://www.peoplenews.tw/news/ded45d73-f92a-41fe-b533-ff2eaaa9eaca〉,鍾肇政向蔡英文說,寫作這是很痛苦的,要「攪腦汁」、「無中生有」及「我騙了人,騙了一輩子」。看來「包裝」有必要。
《魯冰花》在台灣文學上很重要,是後來的典範,是鍾肇政文學,更是台灣文學承先啟後的關鍵作品。

2 則留言:

  1. 朱教授好!

    我想您是李源德、廣義、東原 等教授長輩老同學。

    繼續康健順!

    回覆刪除
  2. How to Win at the Most Popular Baccarat Games - FEBCASINO
    The best Baccarat table, 바카라사이트 with the best odds, the best strategies and the best payouts. Learn the best 바카라 games from all our top experts. 인카지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