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葉倫會:以傳承客家文化為樂的朱真一醫師;俠筆劍衛客家 --附錄(可連接到各分類的文章)




葉倫會(原載《世界客家》2019.7月號;16期

非洲俗諺:要走得快,一個人走;要走得遠,一群人走。


朱真一是新竹縣新埔鎮人,知名的專科醫師和在公衛領域獲得好評的醫學教授。身為客家人的他,在客家文化這條路,不但自己邁步向前,還鼓勵一群人跟他一起走。這份對客家傳統文化的堅持與傳承,讓他受到更多人的讚美和重視。

他是1940年代少數出生於台北市的客家人,不論住哪兒,溝通語言以客家話為主,這份執著,讓他研究客家及客家人;認識台灣客家人的根源、移民史、分布、人物及血緣()等歷史;經由醫學專業背景,統計台灣客家人健康問題及較容易罹患的疾病,如糖尿病、蠶豆症、地中海貧血,因而找到預防與注意的因應之道。

天份加上用心,朱真一認識客家台灣語言的特色、拼音系統、辭典、客語寫作方式、寫各種文體(應用文、歌謠、 醫學) 、文學(詩、散文、小說、劇本等) 、諺語、提倡與推廣,因而關心客家歌謠及戲劇,山歌、童謠、其他歌謠、現代歌曲、三腳採茶、大戲等。透過上述研究,認識台灣客家人的社會及習俗,找尋其問題暨解決方法。

1965年,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服完預官職沒多久就應聘到美國聖路易大學醫學院及Cardinal Glennon樞機主教兒童醫院小兒科任職,好的智商加上認真,1971年,獲得柏克萊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營養學博士;2006年到現在,都是聖路易大學醫學院小兒科名譽教授, St. Louis, MO, USA

在美國期間,他熱衷社團活動。1989年起,擔任北美客家台灣語言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先後擔任全球台灣通用語言協會總會副會長2001-2003;北美台灣人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總會副會長1990-91會長1991-92,顧問或理事1993-?;全美台灣客家同鄉會副會長、顧問1997;聖路易分會執行長。

他負責的北美客家台灣語言文文化基金會,出資舉辦客台語短篇小說比賽、客台語散文比賽及客家台語演講賽;應邀洛杉磯、北加灣區、芝加哥、達拉斯、休士頓等地客家台灣人社團演講,用客家話講歷史文化、健康、賈伯斯等。回台灣時,到各大學客家學院、科系、中心等(台大、中央、交大、高師大) 以及客家庄  (關西、新埔、六堆)演講,全部用客語。

朱真一父親去逝時,將同鄉好友的奠儀組成北美客家台灣語言文化基金會,結合海外各社團共同鼓勵對台灣客家文化、語言、歷史等的研究、提倡及推廣的人士或團體。募款、宣傳、協調審查,全部在台灣頒獎。從1998年起,年年頒發,獎金一千美元,迄2018年,客家台灣文化獎頒發30年,得獎人有團體也有個人,得獎人與文化團體超過一百多,幾乎都是一時之選,在客家界有一定的風評,透過一年又一年的頒獎,帶動台灣客家菁英熱心推動客家話或傳統文化,這股風潮不僅是近百個社團或個人等得獎人的加總,而是要用乘數。最是難得的,三十年的頒獎合作單位雖然迭有更換,朱真一負責的北美客家台灣語言文化基金卻未曾缺席。

「客家台灣文化獎」歷屆獲獎人/團體如下
每年25名,給對客家文化有貢獻之人士及社團。自1988年起,已頒30屆約71位人士或18社團。每人每單位各一千元(有些社團更多)及獎盾。名單如下: 客家風雲雜誌社、三台雜誌社、彭德修、客語辭典委員會、楊鏡汀、羅肇錦、陳運棟、鍾孝上、鍾肇政、郭春林、楊兆禎、李勝良、李能祺(李喬)、黃子堯、劉添珍、寶島客家電台、張秋台、邱善雄、曾昌發、鍾榮富、Paul McLean(麥煜道牧師)、徐登志、台大客家社、大隘文化生活圈協進社、美濃愛鄉協進會、鄭榮興、顏志文、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山狗大樂團、藍衫樂舞團、林柏燕、范文芳、新客家廣播電台、中原衛星電視台、交工樂隊、開典文化工作室、中原客家文化學術研究會、羅能平、徐兆泉、陳康宏、林勤妹、馮輝岳、涂春景、曾彩金、張義品、李貴盛、黃永達、詹益雲、陳永陶、張捷明、古國順、何石松、徐木珍、賴碧霞、廖金明、邱從容、邱一帆、張鎮堃、葉日松、客家文學雜誌、彭玉芝、邱榮舉、林國隆、吳川鈴、黃鼎松、曾喜城、江秀鳳、羅慶士/台紅茶業文化館、何來美、邱英政/大漢之音、范佐雙、呂金守、徐玉佳、黃元姜。湯華英、鄧維順、邱春美、胡永鋒、龔萬灶、葉倫會、黃山高、彭學堯、謝宇威、邱星崴。曾文忠、彭阿木、黃玉晴(最後三名2018年度頒獎)。

美國教授是受保障的終身職。2006年,朱真一滿66歲,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毅然自教授職退休。良好的學術基礎、博聞強記的知識,讓他的著作更加多元。如透過台灣同鄉會的協助、報紙刊登廣告,訪談、蒐尋資料,甚至回台灣訪問其家屬,為台灣早期留美人物編寫小傳,開啟編撰台灣學生留學美國的端倪。重要著作有:(1) 府城醫學史開講(也有電子書)(2) 臺灣熱帶醫學人物故事(也有電子書)(3) 從醫界看早期台灣與歐美的交流、(4) 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界人士    (5) 賈伯斯的健康與醫療 (電子書);客家台灣文化叢書:(1) 絕望的少數海外客家台灣人的心與情、(2) 絕望的語言:lau寫客家台灣語文、(3) 看台灣文學寫台美人文學。

嚴謹的醫學背景,對台灣醫學史也著墨甚深,不作假也不浮誇。有次寫台灣麻醉科醫學的一文,編輯改題目為「被麻醉的台灣醫學史」;對傳教士馬偕有約五十篇論著,探討其行醫暨貢獻台灣的讜論;對有台灣孫中山稱號的蔣渭水也多所著墨。歷年回台,屢屢應邀,以其研究專長發表專題演講。

朱真一新竹縣新埔鎮人,生於1940年,父親原任教公學校,後來到日本東京讀醫專,畢業後,先到台北醫院受訓,再回新埔街上執業。長子在台北出生,命名真一是他出生時,父母親正在讀山本有三寫的日文小說「真實一路」。

1946年讀新埔國民小學,這是台灣戰後招收的第一屆小學生,新埔街上的小朋友,每天中午回家吃午飯,他成績優良,國小畢業時獲鎮長獎。盧仁祥校長採實驗式教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導師全是曾永郎,這種包班制的教學法,讓該屆畢業生成為歷屆考上省立新竹中學初中部最多者。


新竹中學初中部招收四班,每班學生約50人。他坐新竹客運班車到新竹,再步行15分鐘到學校。辛志平校長領導的省立新竹中學兼顧六育發展,學生在校享有獨特的自由學風,朱真一幾乎每天都到圖書館報到,閱讀報章、雜誌,吸收最新的知識,自由中國等自由派學者的文章是他的最愛,每篇都影響他的思維,致為人處世極具正義感,喜歡挑戰四書五經等傳統教育思維。高三時,作文和週記對老師的教學內容與方式提出批判,導師向辛志平報告,朱真一思想有問題,應該開除並送情治機關究辦,辛校長問過朱真一後,僅給予口頭告誡和寫篇悔過書結案。

彼時,國立台灣大學入學有保送制度,高中畢業前三年,每校、每年若有八名考上台大,次年,即可獲得一位保送名額。朱真一畢業時,獲得保送台大的機會,想讀醫科的他,不滿意保送進入台大被分配的科系,放棄保送資格,參加大學聯考,旋以高分錄取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打破竹中的慣例,放棄保送生當年即考取台大醫科者。

是年,台大醫科錄取60位新生,每位都是台灣各中學的頂尖學生。追隨台灣一流的醫學教授,如李鎮源、宋瑞樓、黃伯超….等學習,不論研究學問或臨床醫學,教授都以領頭羊自居,學生必須積極、進取,才能趕上進度,在充滿學識或救人為職志的氛圍中學習,一步一腳印的在台大校園享受實事求是的學習樂趣,擔任實習醫師時,為了方便和病人溝通,了解其病情,學講福老話,建立較好的醫病關係,體會多學習一種語言的好處。

服預官役時,在裝甲兵營擔任醫官,只要有機會,即報名出國留學、博士班、各種專科醫生考試。考上台大醫學院病理學系博士班,申請內科住院醫師時,因為內科部尊重病理學系主任而未錄取他。朱真一前一屆的醫科學長60人,有50人到美國留學或任職。他這屆有陳維昭等13位同學留在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被視為對國立台灣大學最具影響力的校友班。他接到美國波士頓CARNEY醫院擔任輪流實習醫師的聘書,年薪不到三千美金,但供應伙食、宿舍,1966年,以醫師身份赴美任職。 

CARNEY醫院擔任實習醫師期間,學習美國人做事認真,積極進取的特質,認真做好醫師工作外,也為研究較高層次的醫療工作做準備,次年,到美國柏克萊(Berkeley)的加州大學讀營養學博士,三年半拿到PhD。後來到紐約州大及在聖路易的華盛頓大學,受小兒科及小兒血液/癌瘤學訓練。再轉往聖路易大學的兒童醫院,擔任大學小兒科助理教授職。自學生時代,朱真一自己做實驗及蒐尋資料、自己寫論文。擔當教職前幾年,有時一星期工作近80小時,三年升等為副教授,再五年取得教授資格,都以最少期限而升等。

兩個弟弟、三個妹妹都申請到美國大學研究所或牙醫師訓練職位。父親則一直留在新埔行醫,後來年老行動困難,母親年紀也大,無法照顧。兄弟姊妹接爸爸和媽媽到美國,輪流照顧。因經常參與旅美台灣同鄉會的活動,台灣同鄉會以福老話溝通為主,因而學會講更好的福老話,在學習過程中享受許多樂趣,尤其是從醫學數據發現多種語言可以降低失智。

1987年,朱爸爸往生。同時在聖路易,來自中壢的陳書芳醫師父親也過世,兩人將收到的奠儀款兩千餘美元全數捐出成立基金會,做為第一屆美國客家台灣文化獎的獎金。1988年開始,每年由基金會或後來參與的客家社團,評選推動客家文化有功的人士,並頒予一千美元獎金。以後基金會主要由朱真一募款及捐款,不少來自義賣他的一些著作或後院菜園種的菜和花卉的捐款,基金會還贊助各種語言文化活動,如台灣客家夏令營。參與評選客家文化獎的社團,也提供他們贊助得獎者的獎金。

美國客家台灣文化獎接受報名時,規範受獎人從事客家文化傳承時,需為實事求是者,且不限客籍暨居住地。迄2017年,獲獎人有84人和社團,雖然獎金依然是美金一千元,因為評選者未受政治干擾,且客觀公正,受獎者幾乎都被認為實至名歸。

美國教授是受保障的終身職。2006年,朱真一滿66歲,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毅然自教授職退休。良好的學術基礎、博聞強記的知識,讓他的著作更加多元。如透過台灣同鄉會的協助、報紙刊登廣告,訪談、蒐尋資料,甚至回台灣訪問其家屬,為台灣早期留美人物編寫小傳,開啟編撰台灣學生留學美國的端倪。重要著作有:(1) 府城醫學史開講(也有電子書)(2) 臺灣熱帶醫學人物故事(也有電子書)(3) 從醫界看早期台灣與歐美的交流、(4) 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界人士    (5) 賈伯斯的健康與醫療 (電子書);客家台灣文化叢書:(1) 絕望的少數海外客家台灣人的心與情、(2) 絕望的語言:lau寫客家台灣語文、(3) 看台灣文學寫台美人文學。

嚴謹的醫學背景,對台灣醫學史也著墨甚深,不作假也不浮誇。有次寫台灣麻醉科醫學的一文,編輯改題目為「被麻醉的台灣醫學史」;對傳教士馬偕有約五十篇論著,探討其行醫暨貢獻台灣的讜論;對有台灣孫中山稱號的蔣渭水也多所著墨。歷年回台,屢屢應邀,以其研究專長發表專題演講。

附註

2016年,承朱真一博士厚愛,獲頒美國客家台灣文化獎,遂整理該獎項頒發的故事,對創辦人朱博士有份景仰。旋發現2018年,美國客家台灣文化獎頒發將滿三十年,2017年年初。寫信給朱博士,建議將歷屆獲獎人的事功結集出書。平日在台灣行走江湖,以紀錄客家人故事為樂,亦向朱博士報告,若回台灣,請給我兩個半小時,俾為其寫篇兩千字左右的口述訪談,1023日,我們在台北二二八文化咖啡館見面,訪談而寫下這篇短文。

附錄(可連接到各分類的文章)


LINK書及其他著作的介紹、目錄、推薦、Order 
http://albertjenyihchu.blogspot.com/2013/05/9-centcopy-8x11-90-10-45-5-dr.html


最近發表文章
不正確資訊/思想箝制/存疑權威/求眞及造假
醫學論談--利益衝突、醫病、文化與醫學等
   討國外學術不端研究造假案
一般論說
台灣與東南亞/南亞
讀後感其他轉載的文章                    
語言問題(一般)
客家系列及語言/文化(包括文化獎)
客家台灣文化獎
賴和/吳濁流/鍾肇政等台灣文學
魯冰花系列:
台灣歷史故事
台灣醫學歷史故事
醫界人物/醫界典範
探討馬偕/醫療宣教師
糖尿病的預防/其他健康有關
不要針刺治療中風/小心偏方
失智及食品安全
生活
太陽花/種菜經
廢核
竹中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