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糖尿病預防及《了凡四訓》

糖尿病預防及《了凡四訓
健康世界》2009年四月號(400)轉載
                                                                                                           
朱真一  St. Louis大學及Glennon大主教兒童醫院小兒科

前言
本欄主要以說故事來談醫學健康問題,先來說為什麼會看《了凡四訓》。 筆者最近常探討〈從醫界看早期台灣跟歐美的交流〉,寫不少早期基督教醫學宣教師的貢獻。朋友問我為何只寫基督教宣教師不寫其他宗教界的貢獻,因為探討早期台灣跟歐美的交流,沒談最近幾十年對台灣醫界有貢獻的天主教及佛教
查佛教的資料時發現,對翻譯佛經最多的鳩摩羅什法師特別有興趣。從網路發現了一些沈家楨居士寫的文章,他有篇談到《了凡四訓》的故事,特別找來看。當我讀《了凡四訓》時,正好寫有關糖尿病的故事。愈看愈覺得要力行糖尿病預防,跟這《了凡四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覺得用書中的一些道理及原則,可應用來說明糖尿病的預防,可能更容易使大家瞭解,正視糖尿病的嚴重性,努力去早期預防或減緩糖尿病。

有關《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15331606)寫給兒子的家訓。袁了凡原名袁黃有位相命推測開始時一一應驗,因此認為命運不改變。他後來遇見雲谷禪師禪師告訴他積極為善助人可以改變命運。他下定決心改過,開始作善事而改變命運。在69歲那年寫下《了凡四訓》給兒子,告訴兒子多行善積福,改變命運。
雖不是佛經,佛教界非常尊重及提倡。若用「了凡四訓」四字上網用Google去查,2009年一月就有88,000條以上。不但佛教界,還有非宗教性的勸善組織或道德學會也研究、提倡及推廣。原文用相當白話的文言文,易讀且流暢,早有人用白話註解並翻譯。上網上才知道有很多版本,不但很容易地從網路下載,也可免費要到印刷品或DVD。另外以有聲書、廣播劇、演講錄音、電影電視漫畫卡通等不同方式發行。
網站有文說《了凡四訓》不但流傳於中國及台灣各地,在民間產生了教化作用。流傳到日本之後,日本著名漢學家安岡正篤先生,推崇備至,建議日本天皇及首相,視《了凡四訓》為「治國寶典」。

《了凡四訓》的內容
《了凡四訓》一書的內容,主要是勸人行善,做好人、說好話、做好事及存好心。書分4章,第一章「立命之學」 說人不應該受命數束縛,可靠自己行善來改造命運,勉勵世人奮發向上。命運的好壞,可由善惡之行而改變。 第二章「改過之法」討論如何檢討反省自己的過錯,勇於改過,更要嚴以律己。第三章「積善之方」談知錯改過及多做善事的實例。討論不少行善方法的細節及強調行善不為名利。 第四章「謙德之效」寫須懂滿招損及謙受益的道理,時時抱行善惟恐不足之善念,達到改造命運的目的。 
乍看之下,大概會想這勸人行善跟糖尿病預防有什麼關聯的地方?這本400年前的書,寫得很多是封建制度下的社會,不要用現代社會的觀點來看文中的所有的論點,譬如他的善行後的善報,大都談考試登第、中魁做顯官等。其中相命推測數及一些不合科學的「鬼」故事,不一定要去相信,也不必從宗教觀點來看,主旨是勸人行善,總是好事。以下用現代的觀點,談如何用《了凡四訓》道理來解說糖尿病的預防。

糖尿病的命數?
      《了凡四訓》書中相命推測命數,從醫學上來說,可解釋為來自祖先遺傳的基因,像有些人生下來就有先天性心臟病,身體有缺陷或生理代謝異常等等。現代的醫學以手術、藥物或其他方法等來改變這些疾病的結局,有些可預防本會發生的嚴重問題,很明顯地醫學可以改變病人的命運。
筆者在本欄已用故事來談過糖尿病3次,談從前開發中國家的人民,經濟好轉後,糖尿病開始飆升,像Pima印地安人、Nauru島人以及亞裔,因常有飢荒,大自然選擇了較多富「節儉基因(Thrifty gene)」者生存,以後這種人較會得糖尿病。筆者去年6本欄曾較詳細地討論過,再簡單地討論如下段。
       我們祖先的時代,經常有飢荒。食物充足時,富節儉基
因者可把吃下過多的熱量,較有效地儲存為脂肪。一旦飢荒
時,富節儉基因者,因為已儲存較多熱量而較能生存。大自然
選擇富節儉基因者,淘汰了少此基因者。到了目前這富裕的社
會,仍一樣地儲存較多的熱量為脂肪,不必勞動,過多的熱量
不能消受,於是漸多肥胖及糖尿病的問題。這種節儉基因以前
只是學說,目前已找到一些會使人肥胖及糖尿病的基因。

糖尿病的命數可以改變
          Pima印地安人、Nauru島人以及亞裔包括台灣人,不少人就有糖尿病的「命數」也就是富節儉基因,就像相命人告訴袁了凡的數。先有了糖尿病前症,若不去改善,糖尿病接著就會來。雲谷禪師跟袁了凡行善事可以改變命運時說了幾句話:「我待汝是豪傑,原來只是凡夫」、「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及「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記;善則記數,惡則退除」,也可以用來說明糖尿病的預防。
    大家若只是「凡夫」不當「豪傑」,仍我行我素,糖尿病前症者每年約5%會變成糖尿病,一旦變成糖尿病,更多各種問題接踵而來,不必一一再談。若想當「豪傑」,就須做善事,對糖尿病的預防而言,為自己的身體做善事。
    我們的祖先極少有糖尿病,要預防或延遲糖尿病,應該向祖先學習。台灣1960年代前,也很少人有糖尿病。台灣經濟尚未起飛,生活也未西化,幾乎沒人有私人機動車輛。大家勤於各式各類的勞動,除了遠程有機動的公共運輸工具外,中、近程大都靠走路或騎腳踏車。美式的速食聯鎖店尚未出現,大多數在家庭內吃傳統式的三餐,幾乎沒有肥胖的人。糖尿病的死亡率在1960年代在台灣是第二十幾名。

為身體做善事記數,預防糖尿病。
    祖先的生活方式跟現代醫學預防糖尿病的研究不謀而合,預防糖尿病及肥胖,須對自己身體做些善事,最重要是減重、運動或勞動、改善飲食。其次不抽煙,喝酒也須節制,以後再來詳細討論其細節。
    禪師告誡袁了凡,要「逐日登記;善則記數」。記數也很符合現代的醫學研究,很多現代各種糖尿病的研究,改變生活方式最有效。可是不少人在參加這些研究計畫時很遵守,一旦研究計畫完成退出後,不能維持研究計畫時的生活方式而恢復舊習,不運動、改變飲食及體重增加。

積善之方及謙德之效
第三章「積善之方」,他說了不少做善事的實例,討論不少行善方法的細節。他說善有真假、是非、大小、難易等等之分醫學上的不同學說或方法,對身體做善事或預防糖尿病,也有類似的真假、是非、大小、難易等。社會上更有數不清的「偏方」,尤其網路上有更多人散佈推廣這些沒有根據的方法。
他說「皆當深辨,為善而不窮理」,可能會「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本以為對身體有益的善事,不先深辨,有些反會是有害的「造孽」。「深辨窮理」並不簡單,譬如改善飲食,就有不少的爭議。少吃沒錯,要少吃什麼?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前認為好的食物法,其實沒證據,後來的研究反證明不好。認為不好的咖啡,現在各國的的研究反有些證據可減少糖尿病。
什麼是最好的方法,大家要找有研究的證據來「深辨窮理」,不要輕易聽信別人沒根據的說法。以後在此欄將繼續來討論,用故事的方式來說明,找對身體有益最有證據的善事。
第四章舉了很多實例說須懂「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談的都是封建制度下的社會。他說的一句話「行善也有惟恐不足之念」,則可應用到對身體善行上,堅持減重、運動及勞動、改善飲食,更會達到改變一些疾病基因的命數。 


總之從《了凡四訓》的故事,可用其中的一些道理及原則,學習預防或減緩糖尿病。大家更易瞭解對自己的身體要多行善事及改過錯,不但可達到改變糖尿病的命運,對健康還有其他不少的益處。《了凡四訓》的主旨是勸人行善,為預防糖尿病也不妨多看看這本書,可堅定去做善事及幫忙力行糖尿病的預防,更增進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