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馬偕牧師的探險(2)--1872年從新港社去賽夏族區

馬偕牧師的探險2--1872年從新港社去賽夏族區

朱真一   St. Louis大學及Glennon樞機主教兒童醫院小兒科

前言:
這系列開始討論馬偕牧師的探險故事,探討一些19世紀後期北台灣的歷史典故,及強調馬偕的探險精神。這裡的報導不是查詢第一手資料而來,主要是看書尤其賴永祥教授的《教會史話》後,覺得很有趣,再多找些資料寫的讀書報告。
上章談過,因為討論主要在19世紀最後約30年,馬偕去探險的地方,早都有台灣的先民居住,當然最早的是南島語族。不同於上章馬偕的北方三小島之旅1,這章討論較多原住民。那時較平地的「平埔蕃」不少已漢化成「漢人」,或因家園已被侵佔而離開,到較高的山腳下,還有住高山的原住民,當時的文獻仍稱生蕃。這裡用所謂的「蕃」,是引用原書的寫法。
馬偕牧師可說是台灣19世紀後期,台灣跟國際交流最重要的門窗。直接地或間接地,很多外國人到台灣訪問、探險、或研究,先找馬偕請教,有時馬偕還跟那些探險家同行,不少由探險家角度來寫馬偕的探險精神格外有趣。

巴克船長及馬偕賽夏社區行
馬偕的「自傳」2,3及日記4,都記載過,他於18721230日與巴克船長(Bonham Ward Bax)由新港社民陪同進入賽夏族區,而於11日返新港。巴克船長是英艦侏儒號(H.M.S. Dwarf)的船長。這侏儒號用現代術語就是英國的「間諜」船,偶而也兼參與軍事活動的「軍」艦。1870年代在遠東活躍地「探險」,1875年巴克還出版過書《東方海域(The Eastern Seas Being a Narrative Of the H. M. S. Dwarf in China, Japan and Formosa 》(圖1),我還沒去找書,以下資料來自賴永祥教授的文章5
侏儒艦曾多次訪問台灣。18711127日侏儒號首次造訪打狗(Takao,即高雄),船長巴克那次的訪問就見到宣教師多人如李庥(Rev. HughRitchie)、甘為霖(Rev. William Campbell)及馬偕,以後巴克就一直跟宣教師們維持友好的關係。馬偕牧師那時剛到台灣,仍住在打狗附近,馬偕在1872128日見到巴克,馬偕日記還說那天在侏儒號船上做禮拜。
後來(三月)馬偕轉到淡水後,日記多次提到巴克,侏儒號於1872922日、114日及1220日幾次到淡水,馬偕及船長巴克互相拜訪,船長及船員有時還去參加馬偕為當地民眾用當地語言的禮拜。
        1226日馬偕上船訪問巴克,約巴克一起徒步南下,當晚先宿於中壢而於27日到竹塹(新竹)28日到新港19世紀的新港社是平埔族道卡斯人的社區一文說在今苗栗縣後龍鎮豐富﹐舊名北勢,另一文說,在今後龍鎮新港里,可能是同一地方,時代不同名稱有異。現後龍鎮的資料6已無新港里,該鎮網站地圖上有新港區,區內有數里,包括豐富里,下章再來討論
18721230日馬偕及巴克船長由新港社民陪同進入深山,社民要與賽夏族人簽約。去現在苗栗獅潭地帶,目前主要是客家人居住。據1998年的報導7,獅潭還有約百人的賽夏部落。187311日晚折回新港社,巴克患了瘧疾,12日須雇轎代步,船長才能回到淡水。以後讀巴克上述的書後,再來詳報巴克的報導。。

1872年從新港社前往賽夏社區2,8-10
以下根據賴教授《教會史話》的幾篇文章8-10,賴教授的資料主要靠馬偕的日記4及馬偕的「自傳」2,3。這裡的簡單介紹,改寫或有些直接引用,加上別處看到的資訊7補充賴文沒寫到的地方。主要想強調馬偕的探險精神,當時的訪問的困難及危險。這一段故事,主要寫在馬偕傳記的第27章「生蕃的生活與習俗」2,3
1230馬階及巴克船長,跟30多位平埔族的社民一起進入山區,相當辛苦地爬山涉河,來到一座高山山麓,那裡有水,就地起火燒午飯吃。隨後再進入森林裡,日落時爬到三千五百呎高的地方,從高處俯瞰,景色幽美。此地已離開漢人居域甚遠,也置身已不是平埔族的境界了,盡是茅草、樹林、懸崖、岩壁的環境中。
馬偕的自傳寫得很明白,路程困難重重,他寫:「因為山很陡峭,又野樹雜草叢生,在前頭帶路的人,就必須邊走邊用長刀斬雜草野枝。因為爬上去實在太難了,就連『最有辦法的人也得停下來喘喘氣』。----我們若要z再更深入,就得冒生命的危險。」還說連新港社的頭目也體力不支而「倒」了,他說的「生命危險」從以後的文章看來,主要還是怕被誤為敵方的入侵者而遭殺害2,3,下面也會談到習俗或觀念不同可能帶來危險。
後來到一座山的峰頂,齊聲呼喊,在山下的賽夏族人回應一聲後,他們就提著刀、背弓箭、拿標拿槍爬上山巔來,馬偕一批人往山下會合。顯然兩族語言不通,新港社民須用手勢和他們交談,他們准許馬偕一批人進入,但他們緊跟在後。進入是今苗栗縣的獅潭地區,訪問的原住民即賽夏族。

去賽夏部落的路程2,8-10
馬偕日記說進入賽夏族境界後,還見到了黥面的婦女及小孩,有些面帶笑容,有些則怒目相視,天黑時見到百餘人的一群。他們打手勢准我們過去,到了山下,又碰到一批社民蹲坐在一起。因為流汗、疲勞且餓,沒有房子可住,只好就地起火露宿。平埔社民則採集茅草搭成一間草寮。吃過飯後大家圍住火堆烤火、唱歌。賽夏族的頭目一直在監視,當馬偕等人到草寮裡睡覺時,賽夏社民分作幾團圍住火堆。夜晚寒冷以致不能入眠,仔細一看,賽夏人警覺性很高,都未睡,好像站崗的哨兵一樣。
1231日,商請一位頭目及其子帶領我們參觀他們的部落。一行30餘人跟著他們走。一路盡是茅草、密林、崎嶇難行,且天氣寒冷。走了不久,覺得好像一直在繞著圈子走,而懷疑起來。到了一個地方,頭目停止前進,說有漢人住在前面的茅屋裡,想包圍茅屋,殺害漢人。
聽了那頭目這樣說,馬偕一行人極為憤怒,因為那頭目並沒有遵行談妥的條件。馬偕跟他們說,從老遠地方來,誠心誠意要訪問您們,卻要我們幫忙殺害別人。於是找了「番割」(貿易仲間人)來擔任翻譯,嚴厲地責備頭目不誠實,想欺騙我們,彼此討論一番,後來頭目認錯了。頭目就帶領一行人走差不多相反方向的另一條路,進入較密的山林,再往上爬到另一個山嶺。頭目叫大家靜默不要出聲,他自己則大聲喊叫,等有回應後,就領一批人走下山,再爬上另一山嶺到了部落。

賽夏族部落內的交流2,8-10
那裡有幾百個社民,有男有女有小孩,也有狗在吠叫,非常噪雜。跟著嚮導再走一段,到了在山頂的另一部落。接著聽到不多遠的地方有歡呼大叫的聲音,有人提著一個仍滴血的漢人的頭回來,社民歡呼迎接。曾領過奎寧的一些瘧疾病患出來見到馬偕一批人,狀至親切。社民的房子是用竹搭建的,屋簷下掛有許多人頭及辮髮,這些都是他們的勝利品,獲自居住於境界附近的漢人。
後來到另一個部落,大約有五百個人在那裡。他們看起來很友善,跟馬偕及巴克說我們是親戚,用手拍拍馬偕等人的胸膊。馬偕送給他們一些禮物,經由「番割」的翻譯,傳了福音,新港社民則一起吟詩,當然這裡不曾有人傳教過,沒人聽過福音。
187311日(禮拜三),滿山籠罩在黑雲裡,豪雨斜劈而下,但必須離開此地,大家都用樹葉遮頭也遮行李,走下濕滑山坡,好幾次跌倒再爬起,全身都濕透了。雨一直下個不停,穿越茅草叢,有時邊走邊吟詩,晚上回到新港,巴克船長病倒了。
馬偕對經過路程的景色﹐不同的居民如漢人、平埔族及賽夏族的生活環境、活動及各族間的互動或敵對關係著墨不少,又寫得很有趣。那章寫一般原住民的居住環境、生活及習俗。這是馬偕第一次跟深山原住民的接觸,以後更多機會到原住民區去拜訪。
馬偕把這次的探訪寫在自傳談「習俗」那章,馬偕說他看到原住民的房字很特別有趣,拿筆來素描時,原住民很生氣,拿出刀來狀似要加害馬偕。馬偕那章就說因為犯了禁忌,賽夏人很忌諱被拍照或畫畫,會把精髓取過來,這樣可能對畫畫者有利而對他們有害。馬偕意識到不對勁,趕緊收起來,若繼續畫下去,馬偕以後才知道,可能沒一個人可以活著離開回去。這也是探險的危險處,習俗不同的誤會。

巴克船長回程後的記載
和馬偕同行的巴克船長,在上述他所寫的《東方海域》對此行也詳述,賴教授的《教會史話》也有文簡述10。上章提到劉克襄的書《橫越福爾摩沙-外國人在台灣的旅行11,巴克寫得更詳細報導。巴克從淡水一路都寫,比馬偕「自傳」中主要寫「生蕃的生活與習俗」不同。大概觀點不同,而且寫的時間不同(出版時間上差20年),巴克寫得相當不一樣。以後看原書後,再詳細來寫巴克的「探險行」。馬偕18723 月剛來淡水,也曾徒步走到台灣中部。
不過下段略談新港社民為何有賽夏行,及上幾節沒報導的回程情況。187311日,新港的平埔族人和賽夏族簽約,從賽夏社民購買了一大片山谷,計劃要帶族人來蓋屋,開墾土地。歡迎一位漢人傳教者和平埔族人住在一起,賽夏人民似乎沒有自己的宗教。漢人過去一直試圖侵入這地區,賽夏人的部落間及與泰雅族彼此不斷地爭鬥,無力拒漢人入侵,遂決意售給平埔族人,覺得總比被漢人掠取好。賽夏人也向馬偕和巴克保證,歡迎外國人來訪,尤其英國女王的子民。
那時這裡的部落和隔鄰的部落,正在交戰狀態,無法供應嚮導,所以從這裡要前往東部是不可能。這隔鄰的部落,從另文是指泰雅族7,獅潭地帶賽夏及泰雅族之間,經常敵對爭執。新港社的平埔族人完成簽約後,急著要回去,大家只好跟著折返。書上還提及,平埔族人和賽夏族間的合約,後來卻以悲劇收場。平埔社人前往山谷建立一個村子,開墾土地。一位漢人傳道師和二位信徒也前往,通往新社的道路也開闢了,馬偕以後去訪問幾次。

事情似乎進行得十分順利,但經過一段時日,由於一件小誤會使新港社人和賽夏族人之間起衝突。在通往新港社的路上三名漢人失蹤了,經搜查後發現屍體橫臥在疆界,而不見其頭顱,大家相信是被賽夏族人所狙殺,平埔族人遂恐懼起來,紛紛放棄新開地而回到新港社。馬偕以後訪問這些地區幾次,下章再來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