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台灣醫療文史」大師
林茂
署立台南醫院前院長、郭綜合醫院首席顧問
朱真一教授長年鑽研有關早期台灣醫療事蹟及人物,
並撰寫文章,裝訂成冊,出版書籍。近期又將出版《府城
醫學史開講》一書,真一兄來訊,要我寫篇推薦文。我與
真一兄是台大醫學院醫科同班同學,1965 年畢業,且我自
己是台南出身,因此義不容辭為其寫序。
真一兄畢業後,遠渡美國從事醫療及研究工作。當時
我們班上由台南一中考取台大醫科的有十五位,畢業後只
有我回台南,於省立台南醫院服務前後共三十年。真一兄
去年(2012 年)十一月回台,至成大醫學院擔任短期客座
教授時,他致電給我,大家相聚甚歡,原來他老兄來台南
順道為此書搜尋資料。
真一兄對於早期台灣醫療事務及人物研究頗深,多次
發表於《景福醫訊》、《成大醫訊》及《台灣醫界》,並
針對台灣的健保事務,發表建言於自由時報與蘋果時報的
「蘋果論壇」。朱真一教授治學嚴謹,對早期台灣醫療人
事物皆多方搜證,必須引經據證,查考鉅細靡遺,就如同
撰寫醫學論文一般。
如文章中提到英國醫師馬雅各來台南傳教及醫療,是
在清代甲午戰爭馬關條約,清帝國割讓台灣(1895 年)的
三十年前。紀念馬雅各醫師的太平境基督教會,全名為「太
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現仍聳立於台南市公園路氣象局
對面,是現今台南著名的基督教長老教會之一。
朱真一教授專精於小兒血液腫瘤科疾病,著作無數,
現又投入研究早期台灣醫療人與事,並陸續發表不少文章
及書籍,朱真一教授為「早期台灣醫療文史」大師,當之
無愧。
────────────────────────────────
尋找醫界被遺忘故事的奇幻旅程
謝奇璋
國立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
朱真一教授是小兒科學在血液病及癌症領域的前輩。
他從美國聖路易大學醫學院退休以後,將他照顧兒童和癌
症研究的熱情轉到科學和醫學史的探索。他充分利用他在
海內外台灣人社團的人脈與各大學圖書館的資源,點點滴
滴地將台灣醫學史上的故事還原出散失的原貌,並且在醫
學及歷史學的雜誌發表。2012 年下半年,在成功大學醫
學院林其和院長的力邀下,他回國擔任了臨床醫學研究所
的講座教授,將他探索台灣醫學史的工作在南台灣實地完
成,也使這本奇妙地融合了南台灣醫學與歷史研究的書很
適當地在台灣文化的出生地,台南,出版。
我每次和朱教教授討論,不管話題是關於生物醫學或
者亞洲醫學歷史,總是從他廣博的知識得到許多啟發和靈
感。前年因為準備在成大的一次關於野口英世的對談,他
收集了台灣、美國各圖書館所可以找到的相關資料,我也
真正了解到他對追求知識的用心,和追求事實的熱情。在
達到判斷以前,他一定盡力收集多方的文獻,綜合評估,一定要了解完整的情境和所有的事實,才去做結論。當找
到新的資料,證明以前的觀點有錯誤時,他也會毫不猶豫
的承認。他和臨床醫學研究所的師生一起到苗栗做校外進
度報告時,也不忘隨時收集關於肺吸蟲的第一手資料。他
在知識的追求上實事求是的執著,我於敬佩之餘總是覺得
自嘆弗如。
台灣近年來隨著對醫學人文的強調,開始有進行醫學
史料整理的計畫。但是社會上的淺薄浮誇也使一向以文化
氣質自傲的醫學界,越來越淪為失憶短視。甚至許多專業
的科學家,在自己本科的知識領域中,對外國的發現朗朗
上口,對台灣本地產出的發現反而很生疏。在知識發展上
記述上,有很多學者在敘述其學門歷史時,常常從1950
到60 年代開始,忘記台灣人對的現代科學的追求,早在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就已經蓬勃發展。朱教授經由對
台灣醫學史的探討,實質上補綴了這一個認知上的空白,
替台灣人找回這段被有意無意遺忘在歷史洪流裡的醫學發
展。
急速變動的台灣社會對不知不覺中流失的歷史認知如
果繼續渾然不覺,對未來的發展當然也會感到茫然。我覺
得朱教授在本書中的文章,猶如對大海中迷航的船隻提供
座標,讓讀者可以在現代醫學的歷史長河裡找到流失的記
憶和方向感。他從醫師和科學家的立足點來檢視長期被忽
視扭曲的台灣歷史,在這個知識領域裡就像開了一扇窗,
替我們共同的台灣醫學記憶帶來許多有希望和生命力的真
實歷史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