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台灣文化獎 附錄--Link其他題材及分類
客家台灣文化獎:
緣由
海外客家台灣人lau(及)社團對台灣客家文化个(的)沒落感到憂心,故所1988年決定設立客家台灣文化獎,用來鼓勵對台灣客家文化研究、提倡lau推廣个人士或團體。每人或社團頒獎牌lau獎金 $1,000美金,由美國个客家台灣人社團提供。
研究、提倡或推廣客家文化不限客家人,凡認同台灣,不論出生地,使用語言,居住地佇台灣或海外全有資格。研究或推廣个定著愛係(是)立足佇台灣介客家鄉士文化歷史語言。文化一詞凡文學,語言、歷史、民俗、民謠、歌舞、戲劇、社會等等全算係文化。
申請/推薦/審查/宣布辦法。
逐年推薦/申請個人或社團對客家台灣文化有貢獻个資料到albert.chu@slu.edu或寄到Dr. JY Chu, Cardinal Glennon Children’s Hospital, 1465 S. Grand Blvd. St. Louis, MO 63104。係有人愛推薦,定著愛先lau候選人聯絡,請佢提供正確个資料。請送資料去上址。可以用任何紙張,提供姓名、地址、聯絡方法外,主要寫出對客家台灣文化个貢獻。
因為有成就个人大部分歲數較(kha/ka)大,後生人盡難有人推薦,盡難得獎。後生人會優先考慮,後生人規定滿40歲以下个後生人。
資料整理後,送分各贊助社團,各自評選得獎人一位或多位,選擇方法條件由各社團己家決定。不過有下列共識:研究或推廣个愛係台灣个客家文化,推廣个或申請資訊愛正實可靠(不能膨風或寫不正確个客家台灣文化)。盡量不考慮政壇人物,尤其愛參加選舉者。盡量鼓勵用己家个時間、金錢、精力從事推廣客家台灣語言文化者或團體。
頭擺介得獎人或社團
客家風雲雜誌社lau三台雜誌得到1988年第一屆客家台灣文化獎,以後得獎人或社團:彭德修、客語辭典委員會、楊鏡汀、羅肇錦、陳運棟、鍾孝上、鍾肇政、郭春林、楊兆禎、李勝良、李能祺(李喬)、黃子堯、劉添珍、寶島客家電台、張秋台、邱善雄、曾昌發、鍾榮富、Paul McLean(麥煜道牧師)、徐登志、台大客家社、大隘文化生活圈協進社、美濃愛鄉協進會、鄭榮興、顏志文、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山狗大樂團、藍衫樂舞團、林柏燕、范文芳、新客家廣播電台、中原衛星電視台、交工樂隊、開典文化工作室、中原客家文化學術研究會、羅能平、徐兆泉、陳康宏、林勤妹、馮輝岳、涂春景、曾彩金、張義品、李貴盛、黃永達、詹益雲、陳永陶、張捷明、古國順、何石松、徐木珍、賴碧霞、廖金明、邱從容、邱一帆、張鎮堃、葉日松、客家文學雜誌、彭玉芝、邱榮舉、林國隆、吳川鈴、黃鼎松、曾喜城、江秀鳳、羅慶士/台紅茶業文化館、何來美、邱英政/大漢之音、范佐雙、呂金守、徐玉佳、黃元姜。湯華英、鄧維順、邱春美、胡永鋒、龔萬灶、葉倫會、黃山高、彭學堯、謝宇威、邱星崴 。曾文忠、彭阿木、黃玉晴(最後三名2017/2018年度)2018年後暫停。
另外,請看:
1) 客家台灣文化獎:成立,審查,得獎人(開始十幾年)
http://albertjenyihchu.blogspot.com/2013/05/aurora-10-17-09-nba-taipeiwelcoms-nba.html
2)客家台灣文化獎 (2016年報導;在葉倫會部落格,[客家人故事(6)第3篇])
2)客家台灣文化獎 (2016年報導;在葉倫會部落格,[客家人故事(6)第3篇])
http://ylh515.pixnet.net/blog/post/45041946 (文章難找,請看下面轉載)
4) 北美洲客家文化獎創辦(林光華)
6)客家台灣文化獎(2015/2016)
3) 己家故鄉个文化騰手救
http://www.peoplenews.tw/news/8045fe23-78a3-432b-ab7e-f079a3f973204) 北美洲客家文化獎創辦(林光華)
http://global.hakka.gov.tw/News_Content.aspx?n=4FF95F884209DCEC&sms=2D54D8CAFFEF9A16&s=CE5034ADD74CC89C
5) 醫俠筆劍衛客家(by 葉倫會)
http://albertjenyihchu.blogspot.com/2015/07/blog-post.html
7) 客家台灣文化獎報導(2014/2015)
http://archives.hakka.gov.tw/blog_page_detail.php?id=86158
7) 客家台灣文化獎報導(2014/2015)
http://archives.hakka.gov.tw/

個人報導
1) 楊鏡汀
客家台灣文化獎三十週年慶 楊鏡汀
客家台灣文化獎
旅美精英所開創
評審制度最公正
三十年來盡光旺
|
全美同鄉恁熱誠
小額捐款毋識停
津笐仔米推文化
永世難忘獎助人
|
○ 1988年,旅美精英創立客家台灣文化獎,對台灣客家社會影響非常大。新竹地區自解嚴後(1987)就成立「新竹客家文化研究學會」,由筆者主持,後來向內政部登記,改名為「客家台灣文化學會」,致力於客家歷史、語言、文化等各個面向之研究,1990年即榮獲該獎,這係亻厓 第一面無青天白日旗个獎牌,受到盡大个激勵,近三十年來未曾停下腳步。
○○福佬人有台美獎,客家人有客家台灣文化獎,共樣係由旅美同鄉所創辦,毋過性質無相同。台美獎係旅美福佬鄉親好額人獨資開創;客家台灣文化獎係全美客家鄉親「津笐仔米」(小額捐款,見註1)辦起來个獎項,完全符合台灣客家鄉土文化與精神,年年舉辦,難能可貴。
○○第一屆頒分兩家雜誌(註2),各500元美金;第二屆頒分教會客家字典作者彭德修摎苗栗客家字典編輯委員會,各750美金;第三屆頒分兩位客家文化推廣者,各1000美金。接續下來年年維持1000美金,三十年來毋識跌工。
○○茲將客家台灣文化獎簡介、得獎名單摎第一屆至第三屆捐款鄉親大名列出如后,感謝客家台灣文化獎个創始人朱真一教授、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聖路易分會以及全美客家鄉親熱心捐獻,勞苦功高,精神可佩。
註1:津笐仔米,客語音tsin┴ gon r miˊ,「津」與「揝」、「攢」同義,有積聚之意。笐仔米,指小竹筒裝的米。
註2:分,客語音bunˋ,即「給」之意。
客家台灣文化獎
簡介
壹、1988年成立
貳、發起及承辦單位: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聖路易分會(秘書朱真一)
叁、原始捐贈者:朱真一、陳書芳
○○為紀念陳進祥及朱金波醫師而創設「客家台灣文化獎」,鼓勵研究、推廣客家台灣文化,如:歷史、語言、文學、民俗、藝術等為宗旨。
肆、第一屆
一、捐贈人:
○ 朱真一、陳書芳、廖坤塗、林益顯、楊正芳、林秀三、林尚武、羅健琢、劉明鈞、謝清建、利國柱、張世加、巫雅良、謝寬仁、黃娟、湯猛雄、徐寶乾、蔡智明、盧昌平、簡林美枝、溫碧謙、吳運東、藍敏惠、周廷潮、林文信、黃辰一、范良信、范德豐、甘義任、林明璋、楊貴運、曾敏政以及幾位美國同事。
二、評審:
○ 陳秋鴻、陳達孝、郭正光、徐寶乾、簡林美枝、范佐村
三、得獎者:
○ 客家風雲雜誌、三台雜誌 (各美金500元)
伍、第二屆
一、捐贈人:
(一)捐給教授協會 聖路易分會者
○○ 曾盛政、蔡希科、范良政、黃辰一、張世聰、羅應智、譚正汯、
○○ 陳鄭春芳、朱楊美華、陳文雄、陳明真、甘吳真真、羅應聰、
○周鄭翠琴、巫廖錦姬、鄭俊郎、楊貞雄、林逸民、陳澤華、
○林潘美弘、楊昭榮、利邱澄枝、陳李秀琴、黃達燐、鄭天助、
○林茂德、張陸滿、何啟垠、Carnahan夫人
(二)捐給全美台灣客家文化基金會者
○ 李常吉、陳秋鴻、李彥慈、葉吉福、謝清健、陳憲全、陳玉惠、李元照、邱鳳英、古秋娥、張天亮、張微宗、彭賢森、林正剛、張貴洋、蔡希科、陳增銘、許忠允、宋金標、徐明燈、鍾博史、王德助、郭正光、劉永斌、吳月英、陳淑媛、林明璋、王嘉銘、黃禮隆、彭文貴、陳憲全、蘇壟驥、蔡瑞釗、李之照、吳月美
二、評審:
○楊貴運、何啟垠、吳英美、劉永斌、葉日俊、鍾博史、利國柱、
○朱真一
三:得獎者:
○ 彭德修、苗栗客家字典編輯委員會 (各美金750元)
陸、第三屆
一、捐贈者:
○ 謝王冰娥、陳朱秀菁、陳林智惠、李有強、張瑞春、林文信、廖顏雅幸、蔡亦民、朱向陽、譚朱春惠、曾朱春美、朱春容、朱守正、朱真一、張欽次、黃邱月珠、江昭儀、江國昭、江運貴、范德豐、方菊雄、羅應智、陳書芳、楊錫鈿、張貴洋、劉富雄、曾信夫、徐健一、陳增銘、吳運東、林洪謙、郭正光、劉張明美、吳幸枝、林文男、甘義任、林益顯、傅堯喜、徐國政、彭佳久、李朝宗、盧昌平、陳宗男、蔡銘祿、范良政、古榮一、范振聲、潘文貴、湯猛雄、吳登中、卓正宗、徐寶乾、張翁秀惠、林武男、溫蔡明珠、陳明真、陳文雄、余金榜、傅澄淇、羅吳芙美、蔡明殿、徐福棟、何文亮、李茂輝、馮健宏。
二、評審:
○ 陳明真、林啟賢、陳書芳、朱真一、湯猛雄、林正剛、馮健宏、劉永斌
三、得獎者:
楊鏡汀、羅肇錦 (各美金1000元)
歷屆客家台灣文化獎得獎人一覽表
屆次
|
年份
|
得獎人
|
1
|
1988
|
客家風雲雜誌、三台雜誌
|
2
|
1989
|
彭德修、客語辭典編輯委員會
|
3
|
1990
|
楊鏡汀、羅肇錦
|
4
|
1991
|
陳運棟、鍾孝上
|
5
|
1992
|
鍾肇政、郭春林
|
6
|
1993
|
楊兆禎、李勝良、李能祺(李喬)
|
7
|
1994
|
黃子堯、劉添珍
|
8
|
1995
|
寶島客家電台、張秋台
|
9
|
1996
|
邱善雄、曾昌發、鍾榮富、Paul Mclean、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
10
|
1997
|
美濃愛鄉協進會、台大客家研究社、大隘文化生活協進社、徐登志
|
11
|
1998
|
鄭榮興/鄭榮興採茶劇團、顏志文、山狗大樂團
|
12
|
1999
|
林柏燕、范文芳、藍衫樂舞團
|
13
|
2000
|
新客家廣播電台、中原衛星電視台、開典文化工作室、交工樂 團、中原客家文化學術研究會
|
14
|
2001
|
羅能平、徐兆泉、陳康宏
|
15
|
2002
|
涂春景、林勤妹、馮輝岳
|
16
|
2003
|
張義品、曾彩金、李貴盛
|
17
|
2004
|
黃永達、詹益雲、陳永淘
|
18
|
2005
|
張捷明
|
19
|
2006
|
古國順、何石松
|
20
|
2007
|
徐木珍、賴碧霞
|
21
|
2008
|
邱從容、廖金明、邱一帆
|
22
|
2009
|
葉日松、張鎮堃、文學客家、彭玉芝
|
23
|
2010
|
邱榮舉、吳川鈴、林國隆
|
24
|
2011
|
江秀鳳(江嵐)、曾喜城、黃鼎松
|
25
|
2012
|
羅慶士/關西台紅茶業文化館、何來美、邱英政/大漢之音
|
26
|
2013
|
呂金守、徐玉佳、黃元姜、范佐雙
|
27
|
2014
|
湯華英、鄧維順、邱春美、胡永鋒
|
28
|
2015
|
葉倫會、龔萬灶、黃山高
|
29
|
2016
|
彭學堯、謝宇威、邱星崴
|
30
|
2017
|
曾文忠、彭阿木、黃玉晴
|
授獎單位:北美客家台灣語言文化基金會 (聖路易)
贊助單位:全美台灣客家文化基金會(華府);北美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美洲臺灣客家聯合會;休士頓客家文教基金會
從一個獎開啟投身客家語言文化推展之路
客家臺灣文化獎第三屆得獎者楊鏡汀期許該獎「獎不停」
(撰文者:楊毓雯)
○○1990年,楊鏡汀獲北美客家臺灣語言文化基金會頒第三屆「客家臺灣文化獎」(該年同獲此獎者還有一位是羅肇錦),因為這個獎,他得到新竹縣客家文化研究學會的夥伴們贈匾祝賀,這是個極大的鼓舞,他始終津津樂道地說:「這是亻厓 第一面無青天白日旗个獎牌。」由於這個獎,堅定了他投注於客家語言文化研究推展之路。
○○1990年代臺灣開展了復興母語運動,楊鏡汀是新竹地方鼓動這股浪潮的先行者,1980年代他邀集地方關心客家語言文化之士,共同成立「新竹縣客家文化研究學會」,致力於客家語言及地方文化的保存、研究和推展。為擺脫局限於地方社團的性質,該會後來在1992年向內政部登記更名為「中華客家臺灣文化學會」,現名為「客家臺灣文化學會」,近三十年來,陸續發表了36本研究成果,關照的層面和觸角除了客家語言文化,還擴及於地方史料的發掘研究、地方信仰、客家宗親社團乃至教育問題等範疇。如:《先民拓土的歷史見證》(范明煥編,1997)、《民俗文化古蹟探考》(楊鏡汀編,1996)、《客家信仰九獻禮暨四季福》(羅文生、羅瑞霞,2011)、《宗親會探討:沙勞越董楊宗親會與新竹縣楊姓宗親會之比較》(楊毓雯,2004)、《新竹縣國民中學本科教師授課及兼代課之調查研究》(徐家光,1992)。
○○該會在他的堅持下,每年至少發表一項研究成果(一部著作),年年都辦理一次成果發表會,不曾「跌工」。尤以2007年「北埔事件100週年學術研討會」和2008年「竹東大圳竣工80週年暨紀念林春秀公逝世50週年學術研討會」吸引了許多學術界菁英前來發表、討論,內容尤其精彩。
○○1993年,他應新竹縣政府之請,親編《客家語——新竹縣母語教材(適用本)》做為新竹縣小學客語教學教科書,後又擔心授課的老師缺乏備課用書而造成教學上的困難,復編寫《海陸客語教學指引》,提供授課教師參考,這是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本客語教材。他所執掌的研究學會,在其經營擘畫下,陸續發表《客家俗諺選集(第一輯)》(楊鏡汀,1990)、《客家話——橫山小謎語》(蔡苑清編著,1992)、《漢文教學的回顧與母語教學的展望》(楊鏡汀,1992)、《客家話——新竹趣味俗諺》(蔡苑清編著1997)、《客語(海陸)羅馬拼音教材》(詹益雲編著,1998)、《海陸語系客語發音字典》(詹益雲編著,1999)、《客家語言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協辦,2001)等,在客語教育的內涵上提供了豐富的研究成果。為了推行大家說客語,他在大學為鄉土語言教師講授母語教學課程,更積極參與客家公共論壇,對客家事務和母語教育政策不斷獻策建言,至今耄耋之年仍擔任客家委員會之諮詢委員。
○○他在地方文史研究方面,以北埔事件歷史的考證最具學術貢獻,著作屢獲臺灣史蹟源流會論文獎。2008年他主編《北埔事件:一百週年紀念專刊》一書,獲國史館臺灣文獻會著作獎肯定;2011年又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頒臺灣文獻研究獎。在客家語文方面亦多次獲得大獎:教育部客家母語研究著作獎(1994)、臺北縣第一屆薪傳客詞創作獎(2006)、教育部首屆客家文學創作獎─詩類(2008)、國際審美學會國家藝術成就獎─客家文化類(2011)以及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2014),2015年獲得客家委員會肯定,受頒客家貢獻獎。
近幾年來,他將精神放在客家詩的研究、創作和提倡上,有別於現代新體詩,他獨鍾於傳統客語詩和客家俳句(三行詩),每每受邀各大學,向青年學子教授客俳創作,鼓勵年輕人用客家語寫詩,將短詩融入生活,得到大學生們熱烈的回響。他認為三行詩彷彿是生活的簡訊,題材可涵蓋的範圍極廣,對家事、國事、天下事,任何事均可發揮,藉倡作客語三行詩,讓客家新生代尋求自信心和認同感。為此,他陸續發表《通俗客詩小集》(2009)、《老大份客詩小集》(2011)、《寫作客俳大家來──客家俳句研習教材(一)》(2012)等詩集,後兩本成為他為大專生上課的教材。至今,他仍維持每天以客俳寫作日記的習慣,希望能推廣客家俳句,落實於教育和社會生活當中。
○○ 今年「客家臺灣文化獎」將頒第三十屆獎,他感心於北美臺灣人教授協會聖路易分會朱真一先生,以及北美客家臺灣語言文化基金會幕後所有的贊助者,為鼓勵倡導客家語言文化,解囊集資犧牲奉獻,三十年來一路堅持,如此情懷,令他肅然起敬,看到朱先生的努力,他由衷希望大家共同來推薦朱先生獲選客家委員會終身貢獻獎得主,獲獎獎金得以讓他把「客家臺灣文化獎」繼續「催」下去,年年薪傳不絕。
源起
美國聖路易台灣人教授協會為鼓勵國人對台灣客家語言、文化的研究、提倡及推廣。1987年年底,發起設立「客家台灣文化獎」,這個構想獲得美國僑界熱烈的響應,紛紛捐助經費。1988年起,客家台灣文化獎按年持續的頒發,這份毅力,正是客家人千年、萬年都要堅持的傳統精神。1989年,即第二屆起,華府全美台灣客家文化基金會亦贊助「客家台灣文化獎」。
朱真一和「客家台灣文化獎」
創辦「客家台灣文化獎」的靈魂人物,首推1940年生的朱真一(Jen-Yih
Chu MD, Ph.D),朱博士是新竹縣人,新竹中學畢業後考上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1965年自台大醫科畢業。旋赴美留學,先在柏克萊加州大學研究,獲營養學哲學博士,後又繼續小兒科及小兒血液及癌瘤學訓練。1975年,任職聖路易(St. Louis)大學醫學院及Glennon樞機主教兒童醫院小兒科,曾任小兒血液科及繼續教育醫學部主任。
2006年8月,朱真一自職場退休,擔任名譽教授。惟他不以醫病為滿足,擴充服務範圍,踏入醫人或醫國的領域,關懷臺灣的歷史和文化,尤其是醫學史、醫學人物故事、教育、人文及客家文化等。曾獲「賴和紀念特別獎」、「客委會客家貢獻獎」、「美國臺灣人生物科學會服務獎」、列名Marquis
Who’s Who in America 等。除專業著作外,有
《府城醫學史開講》、《早期留學歐美的臺灣醫界人士》、《從醫界看早期臺灣與歐美的交流》、《看臺灣文學寫臺美人文學》、《臺灣熱帶醫學人物》等。每年回到台灣時,都用心的和相關人士,分享他的研究心得。
文化獎獎項
朱真一和其他旅居美國的客家鄉親,希望台灣客家文化能受到主流社會的重視。1988年起,為提升客家文化的傳承,設立「客家台灣文化獎」,鼓勵對台灣客家文化研究、提倡及推廣的人士或團體,由美國客家台灣人社團提供獎金。發給得獎個人或社團獎金$1,000美金,獎牌由客家雜誌社製造。並在客家雜誌社每年舉辦的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開幕典禮時頒獎。迄2016年,舉辦了29屆。
「客家台灣文化獎」的範圍遍及文學,語言、歷史、民俗、民謠、歌舞、戲劇、社會等。凡研究、提倡或推廣客家文化者,只要認同台灣,對客家文化傳承有貢獻者,符合傳承台灣客家鄉士文化歷史語言者,不論出生地,使用語言,也不在乎其是否住在台灣,都具備獲獎資格。依歷年客家台灣文化獎得主的身分觀察,對象極為廣泛。
透明的審核流程
申請者需於每年四月底前,將個人或社團對客家台灣文化有貢獻的資料送給Dr. JY Chu,Cardinal Glennon Children’s Hospital, 1465 S. Grand Blvd. St.
Louis,MO 63104。可以用e mail,也可以用紙本,提供姓名、地址、聯絡方法外,主要寫出對客家台灣文化的貢獻。惟主文不宜超過5張A4紙,每份推薦書不得超過3張A4紙。
聖路易台灣人教授協會收到申請人的資料,經整理後,分送各贊助社團負責人,一個月內,由其各自挑選得獎人一位,選擇方法、條件由各社團決定。不過認養單位有下列共識:研究或推廣項目為台灣客家文化,推廣或申請者提供的資料需真實可靠(不能膨風或寫不正確的客家台灣文化)。盡量不考慮政壇人物,尤其愛參加選舉者。盡量鼓勵用自己出資,如提供時間、金錢、精力,從事推廣客家台灣語言文化者或團體。6月15日前宣布獲獎名單。
朱真一等主事者發現歷屆獲獎人的年齡層偏高,為了傳承需要,特別保留一份給未滿四十歲的年輕人.這份思維,值得從事客家文化暨傳承工作者注意和學習。
葉倫會獲獎
葉倫會自1997年起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嗣後紀錄導覽地區周邊的歷史,不曾奢望獲獎,卻陰錯陽差的獲「2015~2016年度客家台灣文化獎」。訊息公布後,陳石山律師告知:「這個獎項未受政治污染,獲獎是項榮譽。」,國立台灣大學邱榮舉教授說:「這是大獎」。寶島客家廣播電台劉潤惠台長指示主播訪問;六月十五日亦到台灣廣播電台,接受鍾麗香主播訪問,講得最多的是客家人在台北的足跡。
(以下獲獎名單如上)附錄(可連接到各分類的文章)
下可LINK書及其他著作的介紹、目錄、推薦、Order等
最近發表文章
不正確資訊/思想箝制/存疑權威/求眞及造假
醫學論談--利益衝突、醫病、文化與醫學等
探討國外學術不端研究造假案
一般論說
台灣與東南亞/南亞
讀後感其他轉載的文章
語言問題(一般)
客家系列及語言/文化(包括文化獎)
客家台灣文化獎
https://albertjenyihchu.blogspot.com/2017/02/2016-17.htm
賴和/吳濁流/鍾肇政等台灣文學
魯冰花系列:
台灣歷史故事
台灣醫學歷史故事
醫界人物/醫界典範
探討馬偕/醫療宣教師
糖尿病的預防/其他健康有關
不要針刺治療中風/小心偏方
失智及食品安全
生活
太陽花/種菜經
廢核
竹中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