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種的菜最「補」
朱真一
常跟人講﹐青炒蕹菜(空心菜)是最有營養的大餐。此菜既少能量(卡路力)更少蛋白質,怎能是最有營養﹖食物有沒有營養﹐因人因時而異。缺那種養分補充那種養分,就是有營養也就是「補」﹐吃太多早已過多的養分,不但無益不營養﹐更是有害。
小時候當台灣人被美軍轟炸而疏開(疏散)到鄉下去時﹐那時沒什麼東西可以吃,尤其沒有動物性蛋白質﹐記得有人抓條大蛇或老鼠﹐好幾家人都來分吃難得「補」。現在大魚大肉﹐尤其上了年紀,擔心血脂及血糖太高﹐多纖維的粗食或蔬菜才是寶﹐那是現代的「補」。
不少人仍懷著舊觀念﹐要山珍海味才是「補」﹐有些吃中藥進「補」﹐也是要愈稀罕愈補。記得許多年前閱讀魯迅的小說選集﹐印象最深是說他小時候為久病的父親買藥﹐愈有名中醫的藥單,愈多不容易辦到東西﹐譬如要經霜三年的甘蔗﹐要原對的蟋蟀等等。愈稀罕的娃娃魚、犀牛角、燕窩也最「補」。
種了近30年的蔬菜﹐加上專業上的研讀以及自己親身的力行及經驗﹐在現代應是自己種的菜最「補」。我講這道理也講了二三十年﹐現在科學的證明都符合我講的話。亞裔盛行的糖尿病﹐還有心臟血管病﹐甚至於老年痴獃症﹐都有證據要多運動、多吃蔬果及全穀類的效果最佳。
自己種菜每年必需挖土、鬆土、做堆肥、移植幼苗、拔雜草、要蹲要跪要走動、更要用手工及用氣力﹐運動量並不小。自己種菜給自己吃﹐會儘量不用或少用農藥﹐找最沒有蟲害最易長的蔬菜。而且絕對喜歡自己的成果﹐不會挑嘴﹐長得不好也會吃得津津有味。絕對不會有以前媽媽逼小孩定要吃青菜的情況。
種過白菜萵苣都知道天熱時很容易長虫﹐最好在天涼時種﹐趁小趁嫩吃時不必農藥﹐一到會長虫時,就可除盡改種蕹菜。蕹菜種子以前可以買到,先在室內發苗長大再移植。最進已買不到蕹菜種子,自東方雜貨店買回來的蕹菜,切下莖那頭的一截,先放入水中讓他們長根,再插入菜園中。蕹菜最易長﹐不必農藥只要有水有太陽一定長得又肥又大。其他最易長的番茄及青椒不必自己發芽到店買回來種下﹐也一樣不必農藥。自己種的菜中,唯有長茄子在苗小時仍需噴些農藥﹐長大開花後我也就不噴藥了,以前自己從種子開始養苗,天熱時再移植到菜園中,目前就是長茄子的苗也很容易買到。
瓜類我也栽種些市場買不到的﹐譬如小黃瓜那種長而脆那種﹐但小黃瓜容易生病長虫﹐不願用農藥只好種最容易生長的苦瓜、瓠瓜及菜瓜。他們也都不必農藥﹐結果又多又好﹐可用冰箱冰凍。冬瓜及金瓜不必冰凍都可過冬。
最近的研究發現這些易長易種東西都是好東西﹐蔬菜及各種瓜類都富纖維。蔬菜顏色深的不管那一種﹐一般抗氧化劑分量高﹐對減少糖尿病、心臟血管病、老化及年老痴獃症甚至於癌症都有減少的報告。
吃「補」的觀念需改﹐最有營養的定義也因新時代有所不同。最粗糙、最簡單及最容易生長、不必農藥的蔬菜最「補」,吃自己花勞動力長成的蔬菜,更加層運動的效果,最好最「補」。
Best Health Advice:
Walk to friends' house, get together with many old friends to talk about good old days and eat home meals cooking mainly from home grown vegetables/fruits.
Best Health Advice:
Walk to friends' house, get together with many old friends to talk about good old days and eat home meals cooking mainly from home grown vegetables/fruit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