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退休與失智


退休與失智

 
  (註:因版權問題,6/8日曾Post此文的簡縮版。不過昨天接到「健康世界」送出的「廣告」將此全文刊登。這裡再post全文。大概沒版權問題。)


一到社會安全機構規定,可領社安(退休)金的年紀就全時退休。不是怕被指責「佔毛坑不拉屎」,可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愛的「工作」應該更重要。退休後最大問題是如何保持健康,不只身體沒有疾病,更想避免失智的問題。

我們醫學院的老人學(geriatrics)科陣容相當強,每年舉辦研討會討論老人健康醫學的問題,尤其對失智、老年常見疾病最常探討。若有機會盡量參加,多學些老年的保健問題,尤其如何減少老年失智的問題,老人學家有什麼「招數」?


最近參加一研討會,有位講員的說法值得跟大家一提,很簡單且易實踐。最好的預防延緩失智的辦法之一,走路去找老朋友們一起來談從前的好時光。他說這幾句話好像太簡單,其實這就是減緩失智症原則,身體、心智及社交上都要活躍才會有最大的功效,三項互相關聯。


走路代表身體要活躍,就是要勞動或運動。身體活躍的好處很多。對身體的醣類、脂肪、蛋白的代謝,內分泌(荷爾蒙)系統、骨骼及鈣代謝等好處多多。


很多富裕國家的人只談運動的好處,忘了勞動更是使身體活躍的法寶。家事、庭園、房屋內外整修等工作,自己能動工的,盡量自己來做很有效,另一大好處,勞動時身與心協調好功效大。


不少朋友退休後,回鄉下「老屋」,不少人開闢菜園。開菜園的好處很多,不必多講。灑掃庭園的家事也是勞動,這些活動效果好外,不必出外找運動場所。若覺得勞動太辛苦毫無樂趣,運動才能快樂,以多運動來使身體活躍。無論如何須經常或規律地的使身體活動。


任何的勞動/運動都有益處,選自己最喜歡的項目。若年紀大,其他做不來,走路是很好又實際的運動。用種種方法,「逼」自己多走路,上下樓梯不用電梯,連在家中也一樣,上廁所只用樓上的。選擇走路去辦事、去購物、去找人等。我有位退休的朋友,還定下了一個家庭「公約」,只去走得到的地方上餐館。


心智要活躍,如讀書、思考、解謎、學新東西等都是,腦若不斷地有刺激,較少發生阿茲海默失智症,若工作性質複雜且富挑戰性者更少些。使用雙語/多語者比單語者少或慢發生失智症。研究者認為雙語/多語者一開口或思考,要從兩/多套字彙庫找要用的字。隨時隨地有需要把不同套的語言字彙分開,就是最經常性地刺激腦,腦較不易退化而失智。


雙語/多語對健康的益處,可能越小開始越好,成人以後才開始學習新語言,雖學習能力大不如小孩或年輕時,學不到像從小時學的語言那麼流暢。學新語言本身就是學新東西,富挑戰性的工作,一樣可刺激腦,研究發現仍然可減緩失智症。


人不能獨居,群體生活就有人際關係及社交,找好朋友們談就是社交。一起討論更是心智活動。如何使討論有興趣及持久,研究者發現大家多談以前的「好日子」,因為情緒上跟自己最有關聯的話題的討論,可能對腦較刺激持久,最有意義。


身體的疾病,各種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心臟病及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越老越多,最須注意。不難瞭解,這些慢性病會直接影響包括腦在內的各種器官。腦的血管也會有病變及代謝異常,會使失智症增加或變嚴重。反過來說失智後,身體器官功能消退,不再只是心智上的不健康不正常而已。


退休後無聊最可怕,此文一開始就說,退休的好處可做自己喜愛的「工作」。所以在醫學院/兒童醫院以志工參與教學,不兼職不領薪,自由自在地有「事」做。


講起來有點奇怪,退休就是不要上班工作,又說最重要在退休後,要有「工作」做。讓自己有事做,就是英文說的“keep busy”,在上述三方面都「忙碌」。


長時間坐沙發看電視或看書,或可說心智上「忙碌」,尤其看要用頭腦去想的,譬如警探片、偵探小說,的確是種使心智活躍的辦法,但欠缺身體及社交的活躍。若對這種電視節目有興趣,不妨盡量找機會走去老朋友們聚會處,多招些朋友們人一起看,老朋友們邊看邊討論。


去旅遊一樣是「有事做」,不少人會覺得非常有樂趣,盡量找需要走路或其他使身體活躍的旅遊節目。找朋友們一起去,尤其找有很多社交及群體節目的旅遊。旅遊的另一連帶好處,可使心智活躍,譬如會想知道當地的歷史文化,這樣就是三方面兼顧的好辦法。


無論如何,預防/延緩失智症最重要,多去實行上述一些簡單的好辦法。簡單地想也會瞭解,越早做越能減緩失智症。話說回來,打定主意要去做時,就是中、晚年後,甚至退休後,才開始做,努力去做總會有效果。更重要的是不管哪種活動,必須趕緊開始去做,不要拖到明天,一旦開始做,才可說是「猶未為晚」。


以上討論,很容易瞭解,身體、心智及社交上三方面都活躍的好處。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定義就說要身體、心智及社會(social)三方面都要正常,不只身體上沒疾病。不過英文的“social”定義較廣,不只是社交,在社區上活躍,如參加甚至自己組社團為人服務,參加社區有意義的活動。以後再來討論。


(選錄自《健康世界》450期,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