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疑、查證、求真(1):
前言--神話、誤診及偏方
朱真一 聖路易大學及Glennon 樞機主教兒童醫院小兒科
系列前言
我們從事醫療工作有關者,不論臨床、研究、行政、教育或公共衛生等任何一類,求真、求正確可靠是第一要務。臨床上最重要的是正確的診斷,若診斷錯誤,病人可能遭受傷害,大家很容易瞭解。對人文的歷史文化,甚至科學或醫學資訊的正確可靠,不少人卻馬馬虎虎地看待。
醫學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更重大,言行有影響力,不但醫界同仁、後輩、學生,社會大眾都受影響。除了知識的傳承外,醫界人士的言行,白紙黑字寫下的文章或電子媒體製作的錄影帶及網路的各類媒體都可流傳良久且廣泛。教導錯誤不但誤人子弟,可能造成傷害及影響大眾的健康。最感到憂心的是台灣的醫界及學術界,如一位前輩來信說,迷漫著太多的PFF,就是抄襲(plagiarism)、錯誤(falsification)及造假(fabrication),這種PFF的資訊傳達又廣又遠,影響深遠。
目前資訊傳達神速,交通方便,使我更能接觸及瞭解台灣醫界。最近三年,每年回台灣,與醫界及學術界訪談。親身體會瞭解不正確資訊及上述PFF造成的困擾。筆者離開台灣多年,對台灣虧欠太多,沒什麼能力,對台灣最能做的是大聲疾呼,指出一些資訊錯誤。人在海外,比較沒有台灣的人情世故,仍得罪一些「大人物」或機構。大概因此成為一些醫學院/醫院或一些機構的黑名單人物。該講的還是要講,希望有拋轉引玉的效果。
「正視醫學資訊的正確可靠 」系列
非常感謝《當代醫學》以前刊登「正視醫學資訊的正確可靠 」系列,有評判性的批評,台灣的學術、醫學才會進步。這一新系列繼承同樣的精神,強調如何懷疑,什麼地方可能有「疑」,再討論如何去查證,不只陳述錯誤而已。
很高興最近回台,有兩位教授私下跟我講他們讀「正視醫學資訊的正確可靠 」的感受。一位說他最近讀到一醫學史的文章,想起作者是那系列中提到寫不少錯誤者,他懷疑文中一「史實」的正確性,去查證而發現的確有誤。另一位跟我講,他早看到那位的一些明顯錯誤,他有些後悔沒早早指出,錯誤才會如此廣泛地流傳。看來那系列最少有些迴響,希望更多人會因讀此系列而去「存疑、查證、求真」。
成大客座教授
2012年年初,接到成大醫學院的信,問我是否有意願當醫學院的客座教授。那時我已從小兒科退休5年多,雖然仍志工教學,只在課堂跟住院醫師及學生討論,不看病人也不做臨床教學。成大邀請當講座客座教授,不在小兒科臨床醫學,大概看重我最近致力的工作。
最近對醫學人文、台灣歷史文化及教育等,尤其對醫界與學術界的「求真」關懷。經常寫文章、演講及跟人討論,在課堂與學生及住院醫師談如何多懷疑、廣查證、追尋正確可靠及鑑別診斷等問題。
在成大時,看到賴明詔前校長的演講會海報,很高興我去參加了。他談研究、教學及學術行政生涯的經驗。演講中他強調科學及學術,求「真」最重要。教學教「觀念」比教「資訊」重要。無獨有偶,到成大時,接到剛出版的《成大醫訊》(2012年9月;23卷2期),林其和院長寫參加歐洲醫學教育年會後的感想,標題寫出「教育不是灌輸一大堆事實,而是一追求真理的過程」,他還把「真理」兩字更大字體標出,賴校長及林院長兩人講法一樣,跟我一再提到為什麼要找正確的資訊不謀而合。
非常高興賴校長及林院長強調「真」、「真理」的重要,我瞭解到為什麼當台灣有些醫學院/大醫院把我當黑名單人物時,成大請我當客座講座教授。
正確可靠是第一要務
任何的醫學資訊,正確可靠是第一要務。最近每年回台灣,幾個醫學院及歷史系及其他機構社團,邀請我演講討論醫學史或其他題材。好幾次應邀請單位的要求,不講醫學史的片段,多多討論大原則。跟主持人討論結果,用「正確可靠」為主題,談資訊也應該「鑑別診斷」其正誤。
上課或演講時,大家一起討論上述的抄襲、錯誤及造假(PFF)的問題。常有學生問,如何懷疑錄影片或文章中有PFF,如何去查證。醫學人文包括歷史文化跟醫學及科學一樣,必須基於證據(evidence based)。此系列最主要談如何懷疑資訊可能有錯誤,存疑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有疑問才會進一步去查證,探討出正確的答案,也就是以評判性的邏輯,找證據去分析,找出正確的資訊。
從多存疑開始
講「寫歷史要拿出證據」或「醫學要有實證」之類的話很容易,如何實踐才是關鍵。有次去和信醫院演講,提到一些醫學資訊的錯誤,不但幾十年沒人去懷疑,更以訛傳訛,愈傳愈荒唐。會後醫院前輩及同仁指出演講廳牆壁上,掛著胡適寫的一匾額(圖1),對「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那句印象深刻。
「不疑處有疑」,但無法處處的「不疑處」去「疑」,更無法處處「不疑處」去查證。因此如何找「可疑處」應很重要,找到可疑處再去詳細查證,如何查證是另一大課題。當然不見得每個可疑處查後有誤,我自己的經驗,就是懷疑處經查證後並沒錯誤,查證的過程,可學習更多的新知。
神話多
在台灣期間,也到其他醫學院/醫院及其他非醫學的機構演講討論。演講的最重要主題在「多懷疑,廣查證及追尋正確可靠」。成大醫學院把我的演講安排到成大醫學院醫預科學生及大學部一般學生的「通識論壇」。相信成大認為「存疑,查證及求真」的觀念很重要,要從學生時代開始培養。
去另一大學歷史系的演講時,主持人知道我的演講大綱後,演講的海報特別在題目後加一從「神話」談當演講的副標題(圖2)。為什麼?台灣出版的醫學史的文章及電子媒體,如我在「正視醫學資訊的正確可靠 」系列以及其他出版物,報導過不少錯誤的資訊。那歷史系的主持人,對那些錯誤說成「神話」放入海報中,並不為過。看過不止一次,在世的人與已逝世者相會的報導,陳述早已逝世者,發現或做了幾年或十幾年後才發生的事。報導事實有錯誤的地方,更不難看到,有些有名的醫學教育工作者的文中錯誤不少,的確「神話」連連。
很高興去討論的各機構,有些志同道合者發言,不但教授不少在座的學生也說,非常同意,大家要多去懷疑、查證及找出錯誤,不要以訛傳訛,要找出「真」、「真理」、「正確可靠」的資訊。
檢討誤診
談這主題,自己本行的臨床醫學,一樣有類似的問題。為什麼醫學會有誤診?太多「反射性」的思考,「反射性」地認定病患有某一疾病,沒去鑑別診斷。這「反射性」一詞也來自上述賴校長的演講,他演講時說,台灣一向的教育,較容易使學生有「反射性」的思考方式。
據我的觀察,我自己以及台灣教育訓練出來的醫師,容易陷入這種「反射性」的診治。先有「反射性」的診斷,然後找數據如病史、身體檢查及各種檢驗數據,「一廂情願」地去「符合」這「反射性」的診斷,然後按照此診斷治療。我常跟學生及住院醫師討論我知道到的錯誤病例,從錯誤中學習。
錯誤的病例大部分因「反射性」診治引起。小兒科訓練剛開始時,我們碰到一母親是Rh陰性而新生兒陽性,出生24小時就有嚴重的黃疸及貧血時。我們「反射性」的診斷,認為是母親有Rh因素抗體,引起胎兒的溶血性貧血及黃疸。以後盡量找數據來符合這「反射性」診斷,忽略本應懷疑的數據。後來的診斷是先天性梅毒不是Rh抗體所引起。
此病例是最好的樣版,以後會另文詳細討論。當然「後視鏡」看,幾乎所有的數據,包括病史、身體檢查或試驗室及X光檢查都有疑問,該質疑沒去懷疑,自然不會再去查問數據,而認定「反射性」的診斷,忽略鑑別診斷而誤診。
類似地看到男孩睪丸腫大,反射性的診斷就認定是睪丸腫瘤,沒想其他可能性,馬上安排手術拿掉睪丸。手術後的病理診斷是白血病,這就是反射性的診治術。因為淋巴芽球(lymphoblasts)浸潤而腫大,手術當然不能治療也不需要,不只是睪丸而已,身體其他地方還有更多淋巴芽球,不是開刀拿掉睪丸就可以,靠全身性的化學及其他治療,不是馬上開刀。
這些病例以後會再來討論,任何一項數據可疑,應去查證此「反射性」的診斷正確否,才能避免錯誤。因懷疑可再去問病史,再做身體檢查及再溫習檢驗數據,越可能有正確的診治,懷疑是第一步。以後盡量找病例來討論如何懷疑及求證,討論鑑別診斷的重要性。
偏方更多
媒體、一般民眾、科學家、醫師甚至醫學教授,輕率地推廣毫無數據證實的醫療及保健,這些人士對醫學、科學認識不清。醫學本應無「正類」、「另類」或中、西醫學之分別。有理論的依據否,不是絕對必要的條件,有數據證實有效否最重要。我所稱的「偏方」,就是沒有數據證實的醫療及保健,包括未經證實的歐美醫療及大廠商宣傳的診治。
我遇到不少人,對「偏方」的偏愛而一再推廣,更糟糕是一些醫學教育工作者也在推波助瀾。回台期間到書店,發現出版刊登醫療保健偏方的書籍雜誌充斥,電子媒體及網路的偏方資訊更多,這類資訊可說已泛濫成災。
我們應該讓大家明白為何要對一些健康醫療資訊存疑,指出資訊哪些可能有問題的大原則。因為常去注意,又常有人送資料給我,這系列主要談如何懷疑偏方,歸類出一些宣揚偏方的模式及種類,以後另文再討論。
結語
上面一再討論醫學資訊正確可靠的重要,台灣若不注重「真、真理、正確、可靠」,以及摒棄上述的抄襲、錯誤及造假的問題,台灣的醫學及學術不會有前途。此系列最想討論由存疑、查證,以達到求真的目的。這裡先以「神話」、誤診及偏方等來開始來說明求真、真理、正確可靠的重要性。希望更多人對「存疑、查證、求真」系列來文、來信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