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北台灣的醫界故事(2)

「北部教會醫療傳道史」及From Far Formosa
   (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2013年1月;57卷1期。內有圖片)

朱真一 St. Louis大學及Glennon樞機主教兒童醫院小兒科

前言
討論歐美宣教師醫師對台灣的貢獻時,我常提到顏振聲用白話字(羅馬字)寫的Lâm-pōu Kàu-hoē I-liāu Thoân-tō-sú南部教會醫療傳道史》(圖1,因為是用羅馬字寫,除早期教會人士或熟悉羅馬字的人外,知道這文獻者不多。杜聰明因此請教多人後,全文翻譯成漢文。他又再收集北部的資料寫了「北部教會醫療傳道史」部分(2),一同以〈台灣基督教會醫學史〉(圖3,發表於台灣醫學會雜誌上1
「北部教會醫療傳道史」這一章的份量,比顏振聲的「南部教會醫療傳道史」雖少得多,仍是最早的重要醫療史的文獻。從前資訊難找,不像現在的網路方便,對杜前輩的努力非常佩服。杜教授的「北部教會醫療傳道史」1,他列出的參考文獻有北部的教會史(郭和烈著)、長老教會的年譜,以及馬偕的From Far Formosa2附台灣遙寄於後)。順便一提,此書台灣的南天書局有影印本。
杜教授這篇〈台灣基督教會醫學史〉不是第一次有人寫跟馬偕有關的醫療典故。這裡來討論這篇以及馬偕「自傳」等最早期台灣的一些醫療記載。

最早的馬偕文獻
     目前知道最早系統性地記載有關馬偕的文獻應該是上面提到的馬偕「自傳」,不過那本只是寫給歐美人看的,日文好像沒譯本,但賴永祥說3,松島剛及佐藤弘共編的「台灣事情」(日文),就是改編自此書,1897年出版。中文譯本如下討論,一直到195960年才有兩本中文譯本出現。
根據〈臺灣出版馬偕博士著作與研究目4,最早注意到馬偕的貢獻而編寫文章的是日本人齊藤勇。他編輯的《マツカイ博士業績(馬偕博士的業蹟)1923 年就出版,1939年又再出版一次。雖未看過原書,在賴永祥的網站有大部分的文章,轉自1939年的版本。從此馬偕的書目錄,看到其他早期有關馬偕的書。
根據賴永祥《教會史話》的〈淡水學園的馬偕研究〉之文5陳瓊琚另編有《マツカイ博士略傳(馬偕博士略傳)》。初版刊於1929年,共五十頁;1939年再版,四十三頁,列為淡水學園叢書第一編。陳瓊琚(1895-1945),同志社大學畢業後,任教於淡水中學。
賴文還說柯設偕著馬偕博士と台灣,於1936~37年間連載於台灣時報196~199201203~204206~207209212217號)5著者父柯維思,母偕以利(Bella是馬偕次女;在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歷史科畢業後,在淡水中學任教。
筆者在本刊以前有關馬偕的系列中,提到及引用不少齊藤勇的文獻,該書內容包括研究、追憶及雜纂三部分。第一部研究篇討論馬博士對地質礦物、台灣生物、噶瑪蘭平埔族的討論,馬偕文獻及年表,上期討論的小說「華麗島」及北部台灣的使徒。另外有12篇追憶,雜纂部分有訪問馬偕、對乃木總督的印象、一些人的回顧錄及新聞記事雜錄,殿後有編輯餘錄。不過那些文章對醫療的討論較少。李騰嶽在1951年寫篇《馬偕牧師在北部臺灣醫療界之事蹟64
賴永祥《教會史話》有一文討論〈英文的馬偕文獻7,上述1939齊藤勇的書中,山中樵、中村孝志共編「マツカイ博士の文獻解說」,那時就錄馬偕著作5種、歐美有關文獻30中日文13種。
從上面賴永祥的文章所提到的資訊,上面提到的那篇臺灣出版馬偕博士著作與研究目4相當不全,好像只找文章題目中或書名中,有馬偕的字樣才採納,像杜聰明這篇〈台灣基督教會醫學史〉雖討論不少馬偕,並未列入那目錄中。

「北部教會醫療傳道史」學位的誤會
先來討論杜教授的那論文(以後簡稱杜文),「北部教會醫療傳道史」這部分,那時代找資訊不如現在容易,我們當然不能苛求批評資訊的正確性。現在來檢視那文,還是要把不正確的部分指出,因為看到一些對馬偕的誤會報導,誤會處跟此文一樣,很可能源自此文。因為杜教授的這篇發表於《台灣醫學會會誌》,較容易找到,較多人看到。在資訊缺乏的時代,杜教授此文可能是不少資訊的來源。
馬偕從美國New JerseyPrinceton神學院畢業,此神學院雖在Princeton而且用Princeton神學院之名,但不屬於也跟Princeton大學無關。曾看不少人跟杜文一樣,寫馬偕從Princeton大學畢業,甚至說他是Princeton大學博士,想來是馬偕曾讀此Princeton神學院之誤會。
馬偕的博士學位不是從Princeton神學院授與,博士學位如杜文所說,1880Queen University所頒發,杜文Queen被誤植為Gueen。馬偕的神學博士學位是榮譽神學博士,他1871年離開北美到台灣,1880年回加拿大時,Queen大學頒給他榮譽學位。有些書說他是Toronto大學神學院畢業,那也是誤會的。

幫忙馬偕的醫師的討論
      幫忙馬偕的醫師,在上期本刊已討論過。杜文的討論,人名及事蹟,有些前後不一,如剛開始的John Hamson(德國人)跟以後討論的Dr.Johansen應屬同一人,羅馬字母拼音前後不一。各醫師的前後年代也有誤,把Dr. Angear (杜文拼音字母寫成Angers)排在Dr. Wilkinson之後不對,事實上上期說過Angear任期1895年以前,Wilkinson則是1895年以後。Dr.Angear1895年出版的馬偕傳記中就出現2
此節前後有明顯的錯誤,前段說第一任的Dr. Ringer1880年發現肺吸蟲,並說有第2-5代的醫師幫忙馬偕,還說有些醫師在1895年日本據台以後才來。可是此節後面卻說,Dr. Ringer1906年單獨擔任診療工作,至Dr. L. Y. Ferguson來台而交替之。以前我已詳細考證過,Dr. Ringer1879年非1880年解剖葡萄牙病人而發現肺吸蟲8
1901年馬偕病逝後,偕醫館的醫療工作停頓。杜文在更後面,正確地指出,當Dr. Ferguson1906年來台後才復院。Dr. Ringer任期是1873-1880年,Dr. Ringer不可能仍在偕醫館幫忙到1906年,更何況1901-1906年,偕醫館停頓中。
1880年整年到189111月,馬偕不在台灣,可是此段說1880年馬偕1880年才設立偕醫館。我看到不少記載,包括馬偕醫院的刊物,常說偕醫館於1880年才建立,不知是否原自此文。上期討論時就說過,1880年馬偕當時不在台灣,賴永祥教授去考證,偕醫館1879年建竣並於914日開幕,當天舉行禮拜,由閨虔益牧師讀經,偕牧師證道。

台灣遙寄
      杜教授的參考文獻中,列出馬偕的From Far Formosa(中文譯本《台灣遙寄》)。此書作者雖是馬偕牧師,這「自傳」不是他自己寫的。是J. A. Macdonald牧師根據著者的筆記、語錄、日記、報告、研究、文章、人物素描等而寫成。是馬偕在台灣前23年的傳道紀錄及見聞,主要他在台灣宣教時代的回憶錄。編者在其序言說,馬偕資料交給他,託他整理編輯,書初版刊於1895年,台灣的南天書局有影印本出版。
中文譯本有三種:(1)林耀南譯的《台灣遙寄》,1959年由台灣文獻會出版的台灣叢書譯本第5種;(2)周學普譯的《台灣六記》1960年台灣銀行出版的台灣研究叢刊第69種;(3)最近有一新譯本,林晚生譯《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2007年出版。
全書分6篇,所以有用《台灣六記》為書名的譯本。內36章,第33章談「醫療工作及醫院」。中文譯本3看過林耀南譯的《台灣遙寄》那本,錯誤較多。周學普譯的《台灣六記》在《寧願燒盡》有節錄9。林晚生譯的《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最好,譯者很努力推敲找正確的翻譯。

醫療工作及醫院
      From Far Formosa中的第33章的 ”Medical work and the hospital”(圖5),並沒寫很多馬偕提供的醫療服務。首先寫不少台灣當時的醫療情況,台灣人治療疾病的方法,他舉了一些疾病來說明,對霍亂及瘧疾說得特別多。李騰嶽的文章6寫了不少馬偕對這些台灣人醫療觀念的看法,主要從馬偕這本傳記而來。文中還提到一些馬偕治療瘧疾的方法。
李文說馬偕一向身體壯健,而尤健於腳,一日往返數十里,途中遇到病人,常治之藥。還說除偕醫館外,各地傳道所,都有藥箱,而且傳道師,皆學習些醫療知識,可以醫療濟人。李文提到醫學校校長高木友枝,鑑於召集醫學生就讀困難,拜訪馬偕求助,馬偕牧師隨後告訴教會子弟多去就讀醫學校6。這一典故顯然有誤,高木1902年才當校長,1901年馬偕就已逝世。
馬偕在傳記中還說很難想像或瞭解,為什麼看來那麼精明的人們,會被這些庸醫醫術騙去或看不出其無益,一些道士及巫醫仍很普遍。馬偕說台灣人對外國醫學的無知及台灣人對醫學有關的迷信不少,他說只能逐漸慢慢地改變台灣人。他寫第一次拔牙的經過,再談他多年拔牙的經驗,我們以前討論多次馬偕的拔牙,不再多談。馬偕特別說拔牙可以減輕牙痛,因此可藉此打破台灣人對外國醫學的偏見及反對,漸漸地接受西方醫學。
看了這一章,才瞭解為何杜聰明及其他人,很多人說馬偕於1880年才建立了偕醫館。原來這一章馬偕說1880年淡水有了新醫館可提供醫療服務。並說明命名”MacKay Hospital”(偕醫館)的源由。如上所說,18799月就蓋好且已開幕。

結語
    上述簡單地討論最早期討論馬偕,尤其有關醫療的文章,從這些文章中,可瞭解19世紀末台灣的醫療狀況,諸文中有些誤會處,希望大家引用時小心。

補註:此文在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201210-12月講座客座教授期間完成。
       謹謝徐聖凱兄幫忙找到李騰嶽的論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